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之上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是以往经济国际化所不通报比拟的。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首先,它使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全球化了。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们不仅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为垄断资本谋取巨大利益,加紧对别国的剥削和掠夺,而且在推行“全球化”过程中蔑视别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甚至采取武力威胁和政治颠覆、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企图建立美国主宰全球事务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表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第4题: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相比,它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2)与经济国际化相比,经济全球化有如下特征:
一,国际化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全球化则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二,经济国际化时期,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纽带或渠道,主要是商品交换和资本流通,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仅商品贸易、资本输出成倍增长,而且国际直接投资、劳务贸易、科技转让、信息传播、人员交流、旅游业等,都迅速发展,且相互促进,形成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深地卷进其中的世界市场体系。
三,经济国际化时期的国际经济往来,采取国与国之间你来我往的线型联结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经济国际化时期,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相互依赖关系还不十分紧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个国家的经济成为全球再生产的一个环节。第四,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除国家之外,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了密切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主体。

第5题: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以()为中心。

  • A、劳动二重性
  • B、经济危机
  • C、剩余价值理论
  • D、经济全球化

正确答案:B

第6题: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产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 )。

A.经济全球化导致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
B.导致人们社会习惯的改变
C.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的全球性转移
D.国际分工出现重要变化


答案:A,C,D
解析:
题干中B选项是影响行业兴衰的因素,产业的全球性转移、国际分工出 现重要变化、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都是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

第7题: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与马克思创造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当今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马克思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劳动。当今时代,生产性劳动还应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第二,深化对科技、经营管理人员在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马克思重点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当今社会,科技、管理等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深化对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要坚持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不仅取决于价值创造,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第8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经贸呈现出哪些新特征?


参考答案:

1)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产业转移改变了全球生产格局
2)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呈现多元化
3)跨国公司具有对世界资源和产出流向的强大掌控能力
4)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强大体现为控制力
5)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6) 区域合作兴起,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9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强调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概括出“三个着眼于”()

  • A、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 B、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局
  • 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 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正确答案: 马克思把国际经济学作为完整理论体系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曾把国际经济学列入他的六册著作写作计划中。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商品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随着商品越出国境,进入世界市场,一国商品的国别价值就转化为国际价值。但它仍然必须遵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一基本原理。可见,只有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之上的开放经济理论才能揭示国际经济的本质关系。
当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经济的兴起、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等,这些都经济全球化出现的经济现象。
尽管在经济全球化的下,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其价值不是以该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反映世界水平的“世界劳动平均单位”来决定。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发展越充分,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就会发挥得越充分,而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的差异成为贸易商的利润源泉与贸易动力,成为世界各国及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无形之手”。国际价值的形成,国际价值规律的充分作用,使得参与世界市场的各国发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明显增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使得国内经济更多地与国际经济融于一体。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变化趋势,并且充分利用国际价值规律来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