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是如何评论垄断市场的?

题目
问答题
经济学家是如何评论垄断市场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济学家是如何评论垄断市场的?


参考答案:

(1)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原因在于: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与价格高,而产量低。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就是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2)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在一些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其次,垄断企业可以以自己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实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有利于技术进步;最后,尽管在一国国内是垄断的,有效率损失,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利于一国世界竞争力的提高。


第2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 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价格和工资黏性,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理 性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失灵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
菜单成本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 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 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 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此,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 策仍有积极作用。
不完全竞争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总需求 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另外,总需求 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充分就业的机制,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 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他们认 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 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 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 优化配置。
劳动市场论。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 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 间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 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向变动,为了保持 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 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此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纠正信 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灵相联系的工资和 价格黏性所导致的市场非出清,进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原旨,并为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更符合实际的微观基础。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 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不过,新凯恩斯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价格黏性原因的解释过于散乱, 还没有形成统一框架。

第3题:

经济学家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现实中的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参考答案: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第4题: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产量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正确答案:(1)产量的决定。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当不存在相互勾结时,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产量。
当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由各寡头协商确定。而确定的结果对谁有利,则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
(2)价格的决定。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通常表现为由各寡头相互协调的行为方式所决定。这种协调可以有多种形式。
价格领先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产品的售价。 价格领先制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支配型价格领先,二是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三是晴雨表型价格领先。支配型价格领先,是指由寡头垄断行业中占支配地位的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立产品的售价,其余规模小一些的厂商根据已确立的价格确定各自的产销量。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是指由成本最低的寡头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产销量和销售价格,而其他寡头也将按同一价格销售各自的产品。晴雨表型价格领先,是指寡头垄断行业中,某个厂商在获取信息、判断市场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公认的特殊能力,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起到了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因此其他厂商会根据该厂商产品价格的变动而相应变动自己产品的价格。
成本加成法是寡头垄断市场上一种最常用的定价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以厂商生产能力的某个百分比确定一个正常或标准的产量数字,然后根据这一产量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成本,由此可以减少由于实际产量的变动而使厂商制定的价格产生频繁变动。然后在所估计的平均成本基础上加上固定百分比的加成,从而制定出产品的售价。

第5题: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正确答案: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第6题:

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的?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呢?因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消费的。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2)为什么资本能带来利息呢?经济学家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第7题:

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诉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
(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
(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替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第8题:

经济学家是如何评论完全竞争市场的?


参考答案: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可以充分发挥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通过这种调节实现了:第一,社会的供给与需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生产者的生产不会有不足或过剩,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第二,在长期均衡时所达到的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这说明通过完全竞争与资源的自由流动,使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第三,平均成本最低决定了产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2)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这就在于:第一,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于技术发展。第三,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而且,一般来说,竞争最终也必然引起垄断。


第9题:

电视评论是如何表现其自身特点的?


正确答案:电视评论除口播评论主要拆诸声音以外,都注意同时调动画面和声音的表现功能。作为“看”的画面,它的表现功能在于以具体符号表现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人的活动、事物的状态、事件的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访问过程等等,为评论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见解态度提供依据或佐证。作为“听”的声音,包括同期声和论述语言;同期声在评论中的作用类似画面,论述语言则主要按逻辑的方式、方法和规律阐述思想、观点、见解,有时也用来说明和解释画面。
所以,电视评论的线性传播方式,实际上是由承担不同表现任务的两条线—画面线和声音线组成的,它们分别从两个通道消除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确定性,进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评论的内容。在这种“双线互补”的声、画关系中,声音影响观众对画面内涵的理解,画面则有助于观众经由具体、形象的材料领会声音所概括的抽象内容。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而任何割裂这种互补关系的做法,则必然会削弱甚至损害内容的准确表达

第10题:

西方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源泉?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
一方面,直接原因与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与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有关,还与能够影响这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有关;
另一方面,基本原因是那些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