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版权公约》采用的是版权自动保扩原则

B.《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期限比《伯尔尼公约》的保护期限短

C.《伯尔尼公约》只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

D.《伯尔尼公约》采用的是版权独立原则


正确答案:BD
【考点】《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
【解析】A错,《世界版权公约》确立的是非自动保护原则,《伯尔尼公约》确立的是自动保护原则。C错,《伯尔尼公约》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世界版权公约》只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因此应选BD。

第2题:

《世界版权公约》与《伯尔尼公约》的主要区别有()。

A:前者规定受保护主体包括“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人”,而后者规定只能是作者本人
B:保护期限,前者规定为死后30年;后者为死后60年
C:作品保护内容和范围,前者只作原则性规定;后者具体规定了受保护作品的种类,并包括精神权利
D:取得保护的条件,前者规定必须在出版的作品上注明版权符号C;后者实行自动产生版权原则
E:版权保护的追溯力,前者对此未加规定;后者规定对缔约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版权均给予保护

答案:A,C,D,E
解析:
《世界版权公约》与《伯尔尼公约》都承认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并对版权所有人应享有的权利作了类似的规定。两者主要区别是:①前者规定受保护主体包括“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人”,而后者规定只能是作者本人;②保护期限,前者规定为死后25年;后者为死后50年;③作品保护内容和范围,前者只作原则性规定;后者具体规定了受保护作品的种类,并包括精神权利;④取得保护的条件,前者规定必须在出版的作品上注明版权符号⑥;后者实行自动产生版权原则;⑤版权保护的追溯力,前者对此未作规定;后者规定对缔约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版权均给予保护。

第3题:

我国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

A、新技术带来了新挑战

B、公众的版权意识淡漠

C、法律的执行力差

D、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存在

E、互联网技术挑战了版权保护的许可制度


答案:ABCDE

第4题:

下列关于对外国录像制品、录音制品的权利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按邻接权保护,保护水平高于国内同类制品
  • B、按邻接权保护,保护水平低于国内同类制品
  • C、按版权保护,保护水平高于国内同类制品
  • D、按版权保护,保护水平低于国内同类制品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世界版权公约》的基本原则是()。

  • A、国民待遇原则
  • B、版权独立原则
  • C、非自动保护原则
  • D、最低限度保护原则
  • E、自动保护原则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美国的版权采取的是“注册保护制度”。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著作权保护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哪几种()。

  • A、反复制设备
  • B、电子水印
  • C、数字签名或数字指纹技术
  • D、电子版权管理系统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TRIPS协议关于版权保护的主要规定?


参考答案:

1、各成员必须遵守1971年《伯尔尼公约》实质规定,《伯尔尼公约》所定义的文学作品都属于TRIPS协议保护范围。但协议排除了《伯尔尼公约》第6条关于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
2、文学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50年。表演者、录音制作者的权利为50年,自表演发生及录制完成之日起算(罗马公约规定保护期为20年)。广播权为20年,自播出之日历年底算起。
3、协议明确把计算机软件和数据编辑作品作为《伯尔尼公约》的文学作品来保护,弥补了《伯尔尼公约》的不足,也有助于打击这类盗版侵权活动。
4、协议允许计算机软件、电影作品、唱片作品的作者享有租借权,即允许或禁止他人向公众出租其原作作品和复制品的权利,这是多边国际公约中首次承认租借权。


第9题:

依《世界版权公约》确立的附条件自动保护原则的规定,不必在版权页上标明的是()

  • A、版权标记
  • B、初版年份
  • C、出版社名称
  • D、版权所有人姓名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版权法不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二)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三)时事新闻;
(四)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