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目标和对策。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目标和对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含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意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纠正城市偏向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及农业大省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需要。
目标:城乡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和乡村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乡的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等可以自由流动和组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包括城乡人口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对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和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德国开展城乡()理念指导下的城乡均衡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等值

第2题:

( )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A:深化改革开放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

答案:D
解析:

第3题: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A、城乡对立

B、小城乡差别

C、家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正确答案: 城乡关系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步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居民经济上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
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
(1)“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
(2)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3)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表面上看“六五”开始就有计划的帮助农村,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第5题:

协调发展具体是指:()。

  • A、区域协调发展
  • B、城乡协调发展
  •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 )。

A.扭转城乡二元结构
B.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C.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解决“三农”难题
E.降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答案:A,C,D
解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要求,城乡统筹实际上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扭转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难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深层次变革。

第7题: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
  • B、缩小城乡差别
  • C、农村发展为城市
  • D、城乡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试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是促进生产力在城乡地域空间上的合理分布、组合和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建立一种全新的机制,开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要适应城市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主动接受城市产业转移,实现梯次发展。三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把农民就业问题的着眼点从局限于农村内部转移到放眼城乡全局,实行城乡统筹,把转移渠道从局限于乡镇企业拓宽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把转移方式从局限于就近改移改变到就近转移与跨越城乡、跨越省际相结合的道路;把转移领域扩大到产业转移与区域并重上来,走多渠道、多途径的路子。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
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农(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变城市倾斜为农村倾斜。二是深化农衬金融改革,增加对农业和农材的信贷支持。三是改进农业补贴方式,改暗补为明补,变补流通环节为补生产环节,逐步建立农民收人直接补贴制度。


第9题:

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正确答案: 1、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城乡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城乡差别随着是擦和那个经济的发展,城市称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有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五六”开始就有计划的帮助农村,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10题:

简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纠正城市偏向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及农业大省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