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2011年年初开始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2011年度处于研究阶段,投入研究费用300万元,2012年度进入开发阶段投

题目
单选题
甲公司2011年年初开始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2011年度处于研究阶段,投入研究费用300万元,2012年度进入开发阶段投入费用8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是600万元),至2013年1月获得成功,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权申请且获得专利权,实际发生注册登记费等90万元。该项专利权法律保护年限为10年,预计使用年限12年,甲公司对该项专利权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则甲公司对该项专利权2013年度应摊销的会额为()万元。
A

55

B

69

C

80

D

9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该研发项目共发生材料费用200万元,人工费用500万元,均属于研究阶段支出,以银行存款支付人工费用。 (2)2011年年初,研究阶段结束,进入开发阶段,该项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甲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研发成功后,将立即投产。 (3)2011年,共发生材料费用430万元,人工费用47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另发生相关设备折旧费用100万元,2011年发生的支出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4)2012年1月1日,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专利技术于当日达到预定用途。 (5)甲公司预计该新产品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为5年,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0年,甲公司对其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税法规定该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和残值与会计相同。 (6)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计提减值后,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残值不需变更。 (7)其他资料: 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甲公司该研究开发项目符合上述税法规定。 ②假定甲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均为100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③假定甲公司除无形资产外不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 ④假定不考虑所得税之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 (1)编制2010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的相关会计分录。 (2)编制2011年和2012年甲公司无形资产研发项目及摊销、减值的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2010年至2013年的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分录。


正确答案:
(1)2010年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
贷:原材料200
应付职工薪酬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500
贷:银行存款500
借:管理费用7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700
(2)2011年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000
贷:原材料430累计折旧100
应付职工薪酬470
借:应付职工薪酬470
贷:银行存款4702012年
借:无形资产1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000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200(1000/5)
贷:要计摊销200
减值测试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000-1000÷5=800(万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800-720=8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8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0
(3)
①2010年年末
2010年无暂时性差异,应交所得税=(10000-700×50%)× 25%=2412.5(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412.5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12.5
②2011年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计税基础=1000×150%=1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500万元(1500-1000),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万元
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500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
③2012年年末
计提减值准备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20万元,计税基础=(1000-1000÷5)×150%=1200(万元),暂时性差异为480万元,其中400万元(1200-800)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80万元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150%÷5-1000÷5)+80=9980(万元)
应交所得税=9980×25%=2495(万元)所得税费用=2495-20=2475(万元)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7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95
④2013年年末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720-720/4=540(万元)
计税基础:(1000-1000÷5×2)×1 50%=900(万元)
暂时性差异=900-540=360(万元),其中300万元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300万元是假设不计提减值时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额,不计提减值时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000-1000÷5×2=600(万元),计税基础=1000×150%-1000×150%÷5×2=9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0-600=3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60-300)× 25%=1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贷方发生额=20-15=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1 50%÷5-720÷4)=9880(万元)
应交所得税=9880×25%=2470(万元)所得税费用=2470+5=2475(万元)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24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70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2题:

甲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为300万元。税法规定该公司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150%加计扣除。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则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万元。

A.250

B.300

C.750

D.450


正确答案:B
解析: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500×150%=7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300-0 =300万元。

第3题:

(四)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新产品开发资料如下:(1)2007年年初,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究开发生产A产品的新技术。1月份课题小组成立,在研究阶段,课题组对该新产品中涉及的材料、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为此发生了l500万元相关研究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费500万元,设备折旧费100万元,材料试剂费390万元,外部协作费410万元,杂费100万元。研究阶段结束后于5月末转入开发阶段。(2)2007年6月,课题小组转入开发研究,发生研发人员人工费用780万元,材料费98万元,相关设备折旧费432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700万元。开发阶段支出有16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3)2008年1月,经专家鉴定,新产品开发成功,达到预想效果,经申请专利取得成功。(4)该专利权专门用于生产甲产品,该专利有效年限为15年,预计能带来经济利益为5年.预计残值为0。甲公司因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采用直线法摊销。(5)2010年年末,由于其他新技术的运用,该专利出现减值的迹象,后2年使用该专利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分别为350万元和260万元,无法预计出售净额。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折现率选定为7%。假定不考虑增值税。要求:1.对甲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研究阶段进行账务处理。2.对甲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开发阶段进行账务处理。3.对甲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4.对甲公司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进行处理。5.计算该无形资产2010年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6.计算该无形资产2011年、2012年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四)
1.甲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研究阶段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500
累计折旧100
原材料390
银行存款510
2.甲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开发阶段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10
——资本化支出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780
累计折旧432
原材料98
银行存款700
3.甲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账务处理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600
管理费用191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l600
——费用化支出1910
4.甲公司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处理
应摊销金额=1600÷5=320(万元)
借:制造费用320
贷:累计摊销320
5.
2010年年末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600-320×3=640(万元)
2010年年末该无形资产可收回全额(现值)=350/(1+7%)+260/(1+7%)2=554.2(万元)
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40-554.2=85.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85.8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5.8
6.
2011年该专利权摊销额=2012年该专利权摊销额=554.2/2=277.1(万元)
借:制造费用277.1
贷:累计摊销 277.1

第4题:

胜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公司”)有关新产品开发资料如下:

(1)2007年年初,胜利公司董事会决定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投入3 000万元研究开发生产甲产品的新技术。1月份课题小组成立,在研究阶段,课题组对该新产品中涉及的材料、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为此发生了2 000万元相关研究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费300万元,设备折旧费200万元,材料试剂费6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800万元,支付零星杂费100万元。研究阶段结束后于6月末转入开发阶段。

(2)2007年7月,课题小组转入开发研究,发生研发人员人工费用230万元、材料费70万元、相关设备折旧费500万元,支付外部协作费200万元。

(3)2008年1月,经专家鉴定,新产品开发成功,达到预想效果;经申请专利取得成功。

(4)该专利权专门用于生产甲产品,该专利有效年限15年,预计能带来经济利益5年,预计残值为0。胜利公司因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采用直线法摊销。

(5)2010年年末,由于其他新技术的运用,该专利出现减值的迹象,后2年使用该专利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分别为190万元和180万元;无法预计出售净额。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折现率选定为8%。

要求:

(1)对胜利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研究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2)对胜利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开发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3)对胜利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4)对胜利公司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5)计算该无形资产2010年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

(6)计算2011年、2012年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1)对胜利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研究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
累计折旧 200
原材料 600
银行存款 900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000
(2)对胜利公司2007年研制新产品的开发阶段进行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30
原材料 70
累计折旧 500
银行存款 200
(3)对胜利公司将开发成本转为无形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1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1000
(4)对胜利公司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借:制造费用 200
贷:累计摊销 (1000÷5)200
(5)计算该无形资产2010年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进行账务处理
2010年末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 000-(200×3)=400(万元)
2010年末该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现值)=190÷(1+8%)+180÷(1+8%)2=175.93+154.32=330.25(万元)
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0-330.25=69.7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9.7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9.75
(6)计算2011年、2012年摊销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2011年该专利权摊销额=(无形资产账面余额1 000-累计摊销600-减值准备69.75)÷2=
330.25÷2=165.12(万元)
借:制造费用 165.12
贷:累计摊销 165.12
2012年摊销额及账务处理与2011年相同。

第5题:

甲公司2007年年初开始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2007年度投入研究费用300万元, 2008年度投入开发费用600万元(假定均符合资本化条件),至2009年初获得成功,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权申请且获得专利权,实际发生包括注册登记费等60万元。该项专利权法律保护年限为10年,预计使用年限12年。则甲公司对该项专利权2009年度应摊销的金额为( )万元。

A.55

B.66

C.80

D.96


正确答案:B
解析:该项专利权的入账价值为660(600+60)万元,应按照10年期限摊销,2009年度应摊销的金额:660÷10=66(万元)。

第6题:

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第一年为研究阶段,发生研究支出100万元,第二年进入开发阶段,发生研发支出300万元,于年底开发出一项专利技术并申请了专利,申请专利时支出费用500万元,那么该项专利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900

B.800

C.300

D.500


正确答案:B
第一年研究阶段的支出为费用化支出,第二年是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另外申请专利的支出也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所以本题的入账价值为300+500=800(万元)。

第7题:

M公司2010年8月15日开始进行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2010年共发生有关支出150万元,2011年1月至4月发生有关支出200万元;2011年5月1日进入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有关支出3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有关支出600万元,2011年12月5日,该项研发成功达到预定用途。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及其他费用,则M公司该项无形资产对2011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A.655

B.505

C.500

D.207.5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研发支出的处理。该项无形资产在2011年研发过程中应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金额=200+300=500(万元),应转入当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600万元,2011年度应摊销金额=600÷10×(1/12)=5(万元),所以该无形资产对2011年度损益的影响额=500+5=505(万元)。

第8题:

甲企业2012年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发支出共计8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60万元,其余的均符合资本化条件。2012年末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确认为无形资产。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假定该项无形资产在2012年尚未摊销,则2012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 )万元。

A.130

B.260

C.270

D.370


正确答案:C
该项无形资产2012年的账面价值=800-200-60=540(万元),计税基础=540×150%=810(万元),产生的暂时性差异=(810-540)=270(万元)。

第9题:

甲公司自2012年12月1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2013年6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的支出400万元,其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3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事项,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00

B.400

C.100

D.300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项目可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 发阶段的支出全部资本化。( )


正确答案:×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 在研究开发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管理费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