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知菩萨学处,寂天论师建议我们读阅哪几部经论,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为了知菩萨学处,寂天论师建议我们读阅哪几部经论,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既然《入菩萨行论》的内容在经论中已有,那我们直接学习经论就行了,寂天菩萨造论是否多此一举?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非多此一举。因为佛经的内容非常广泛,即使很多人想学大乘法义,但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若一一去翻阅《大藏经》,恐怕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大藏经》的内容特别多,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的寿命有限,思想纷繁复杂,琐事此起彼伏,智慧也非常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达佛陀的大乘教义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佛经一般是根据请法者当时的提问,佛陀随即回答,内容没有一定的次第,而这部《入菩萨行论》却摄集了所有大乘经论的精华教义,并将经论中杂乱无章的内容理顺成井井有条,零散的内容汇于一处,次第性地编排了修学内容,如果学习本论并深入研究,大乘佛法的教义就能完全通达。因此,寂天菩萨造论并非多此一举。

第2题:

寂天菩萨一再强调除了护心以外,其他的善行意义不大,这是否意味着受持别解脱戒没有用?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制定的任何一条戒律,都为了护心而制。别解脱戒的戒条全都为护心而制,是护心的一种助缘。在《宝蕴经》中说:“心净则身净,身净未必心净,故心清净,则称之为梵净行。”梵净行的标准,完全依心而定,如果内心不清净,那发之于心的身语不可能合于净戒。

第3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有哪三大分支?分别由哪几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为代表?


正确答案: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分为三大分支,包括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训诂学产生最早,西汉学者注释古书就是训诂学的具体体现,战国末期出现的《尔雅》是第一部归纳词义的专门的训诂工具书。此后就产生了《广雅》、《小尔雅》等一系列的雅书。它们都属于训诂学的范畴。文字学则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标志。许慎从解释字形入手,讲解一个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有的还加以注音。从此产生了“文字学”这门学科。音韵学产生最晚。是在近代汉语时期才完全建立起来的。以《切韵》、《广韵》、以及后来的《中原音韵》为代表。音韵学的概念:汉语音韵学是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语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汉字字音及其演变的一门学科,它是汉语史的分支学科。

第4题:

八大菩萨指哪八位?祈祷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菩萨各自有什么利益?


正确答案: 八大菩萨指文殊、普贤、观世音、虚空藏、地藏、弥勒、除盖障、金刚手菩萨。
诸佛菩萨之发愿聚会于一体的就是普贤菩萨,如果希望自己的所愿实现,就一定要祈祷普贤菩萨。
作为大乘修行人,如果违犯了大乘菩萨戒,一定要祈祷虚空藏菩萨,通过菩萨的加持,才能使相续中的罪垢得以清净。
金刚手菩萨是诸佛菩萨力量的总集,是诸佛无坏之金刚本体。不管你学显宗还是密宗,在遇到一些违缘时,若能祈祷金刚手菩萨,能使所有的违缘消于法界。

第5题:

经中宣说了无量无边的菩萨学处,但归纳而言主要指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归纳而言,就是要时时护持自己的菩提心,对治自相续中的烦恼,让自己的心不要趋入恶道中,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而应在清净的威仪中行持善法。

第6题:

为了知菩萨学处,寂天论师建议我们读阅哪几部经论,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正确答案: 《虚空藏经》:宣说了菩萨的十八种根本学处以及支分学处,详细阐明了堕罪与还净方法,广泛宣说了如何发心、怎样受戒、学处开遮等内容,这些都是需要首先了知的。
寂天菩萨的《学集论》:在这部论典中,菩萨的整个学处,比如怎么样发心、发心后的受戒方式、得戒后应如何护持、护戒的功德等宣说得非常圆满。
寂天菩萨的《经集论》:这部论典是作者在阅藏时的札记,词句、内容都很精简,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引用大乘经典宣说了大乘菩萨学处,极具有窍诀性。
龙猛菩萨的《学集论》和《经集论》:寂天菩萨没有宣说的一些菩萨学处和教言比较多。而《经集论》中,主要讲了很多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菩提心难发、在家修行机会难值。尤其是在家人如何学习佛法,《经集论》中用相当一部分教证讲了这方面的道理。

第7题:

《宝箧经》中讲了哪四种是我们应产生信心的对境?


正确答案: 佛陀、菩萨、佛菩萨的行为、菩提果。

第8题:

溶剂比有哪四种表示方法,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溶剂比有四种表示方法:
A.一次溶剂对进料比;
B.一次溶剂对抽余油比;
C.一次溶剂+三次溶剂对抽出物+反洗液之比;
D.全部溶剂对抽出物+反洗液之比。
一次溶剂对进料比说明了抽提塔顶的溶剂与进料速率的比率;一次溶剂对抽余油比反映了抽提进料口以上的情况,比率高表示芳烃的回收率较高;一次溶剂+第三溶剂对抽出物+反洗液之比反映了抽提塔进料口以下的情况,比率高表示产品的纯度高,特别是较重的产品;全溶剂对抽出物+反洗液之比说明了汽提塔顶部的情况,比率高意味着产品有较高的纯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溶剂比,指的是一次溶剂对进料比。

第9题:

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正确答案: 《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且从来没有失坏过。
《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
《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

第10题:

寂天菩萨说:“这部论的内容经论中已有,我的诗韵也不善巧,所以造论的动机不敢说利他。”他是真的无利他心,还是另有密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正确答案: 另有密意。寂天菩萨说自己诗韵不善巧和无有利他心,这是谦虚的说法。他的密意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让我们后学者了知,真正的佛法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词句来修饰,关键是要有利益众生的教言在里面。
另一方面是让后学者懂得谦虚,摧毁自相续的傲慢,因为傲慢是修学佛法的最大障碍,有了它,就见不到别人的功德和自己的过失,对自己会有满足感,从而失去了增上学问和修行功德的机会。
所以,寂天菩萨虽然在智慧、修行境界等方面非常了不起,但仍在众生面前示现谦虚,正如贡塘丹毕准美尊者在《水木格言》中所说:“具诸功德智者,无有慢心调柔,负有累累硕果,妙树垂头而住。无有功德之人,趾高气扬傲慢,无有果实之树,直立乃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