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老子的认识论是神秘主义的认识论。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说老子的认识论是神秘主义的认识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认识对象神秘。老子把“道”作为认识对象。他区分了“为学”和“为道”,把“为学”和“为道”割裂并对立起来。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追求事物的具体知识是要一天天增加的,但人要认识作为世界本体的道,只是要一天天的减少,少之又少,以至于达到无为才能认识道。
2)认识方法神秘。
A.为道日损,否定“为学”,要减免外部知识的学最后达到无为。老子认为认识道,就要对具体事物的知识越少越好,他甚至主张“绝学无忧”“绝圣弃智”。
B.老子否定感性认识,否认实践知识,主张少私寡欲。老子根本反对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更反对用感官去接触客观事物,干脆取消感官认识你。他认为要认识道,完全不需要感性认识。
C.提出涤除玄览、致虚守静。涤除玄览指要人把内心打扫的干干净净,不受一点外来干扰,像一面最清澈的镜子,不沾一点灰尘,这样才能理解“道”的真谛,把握道。致虚守静只要想认识道,应使内心清静,虚静达于极点,进入一种不思不想,无欲的境界后,才能看清道。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难免陷于谬误?


参考答案:

历史相对主义认为,一切历史现象都是相对于历史认识者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存在的;历史事实自身不具有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而只是由历史研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它们描绘出来的。
应该承认,克罗齐等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这是因为:
(1)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体的了解,就为追溯它的原形的运动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资料。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而形成了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框架,就能从那些零落散乱、互不联系的史料、史迹中洞悉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因而历史是通过大脑的加工而重新构建起来的,都是包含着历史认识者的主体意识的历史——主体化的历史。


第2题: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正确答案: 在马主义看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实践,人们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参加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经验,进而上升到理论。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它不断创造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人们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一切科学理论或知识,一旦离开了为实践服务这个目的,都将失去意义。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实践的观点是马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现点。

第3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正确答案:

第4题:

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从认识论角度加以解说


正确答案: 按照唯物主义反映论看问题,所有的认识成果都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反映和把握。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主体传播者认清客体即新闻事实的真相和规律,并公告传告于世界。如果只有主体即传播者的认识活动而没有传播者的认识对象,是产生不出新闻的。如果传播主体脱离客体即事实去虚构新闻,或夸大或缩小或干脆编造事实,那生产出了来的只能是流言、谎言和谣言,不可能是真正的新闻。所以,科学的新闻观,严格遵循从物质到感觉再到认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始终坚持物质第一性和认识第二性、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则,承认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第5题:

反对课程是科目,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经验的观点属于()

  • A、建构主义认识论
  • B、客观主义认识论
  • C、知识主义认识论
  • D、行为主义认识论

正确答案:A

第6题:

什么是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为什么说两者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料即史料学”。历史相对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论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
历史客观主义主张要公正客观,要“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这本是正确的。但宣称在历史研究中能够排除自我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持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态度,这便流于虚伪,因为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人们总是要带着某种世界观、社会了历史观或价值观等等构成的“有色眼镜”去认识世界。
历史相对主义认识论强调一切历史认识都取决于认识者或研究者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由此而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或者即使不完全否认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体历史,也强调那个客体历史的真相不可能被认识,这就走过头了,陷于谬误了。


第7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与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事物积极能动的反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认识是一种从不知到知,从不深刻的知到深刻的知的深入的过程。
A.(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B.(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C.(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唯物的和辩证的,这时有别于旧哲学的认识论的最大区别。
②它与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区别表现在:
1、唯物反映论和唯心认识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是先验论。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可知的,而多数唯心主义者则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彻底认识的。
3、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认识看做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反应客体的过程,而旧认识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将认识简单看做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反应。

第8题:

近代哲学为什么会发生认识论的转向?


参考答案: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它探讨人类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认识密切相关的最一般的理论问题。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一起构成了哲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认识论问题很早就进入了哲学的研究视野。但认识论研究的真正发展还要归功于近代以来的哲学发展。在哲学史上,近代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理论转向”,即认识论转向,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由存在论等本体论问题转向了认识论问题。认识论转向的发生既与启蒙运动弘扬人的理性有密切关系,更直接源于哲学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尽管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理论对于“存在是什么”等问题给出了许多答案,但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它们是确实可靠的呢为了纠正、避免古代形而上学理论这种空中楼阁式的错误,近代哲学家开始把对人类认识的反思当做哲学研究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在哲学上,人类只有首先解决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认识与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对诸如“世界的本质”、“人的本质”等问题作出回答。随着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和“语言的转向”的兴起,哲学认识论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论逐渐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代名词,从而使现代认识论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不同的特点

第9题:

笛卡尔的认识论是(),而洛克的认识论是()。


正确答案:唯理论;经验主义

第10题:

分析Dasein的“be in-the-world”,并说明认识论为什么不是基础的?


正确答案: 说此在是“在世的存在”,就是说此在已经在世界上了。在传统哲学那里,人不是被规定为主体就是意识,世界是外在于人的。而此在则始终在世界之中。“在之中”指的是我们在世界上生活的原始经验,也就是我们的日常实践活动,我们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来说就像呼吸那么自然,我们决不会问:“今天你要到外部世界做什么”,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时总是已经在世界之中了。这里不存在自我与世界如何沟通的问题,而这却是传统哲学的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