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到修学佛法的人身并不容易?请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得到修学佛法的人身并不容易?请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不是。有些人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机会。比如难陀、指鬘、具见、能乐等一样。

第2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寺院大、居士多、法会开得隆重,是否就意味着佛法非常兴盛?请以理分析。


正确答案: 真正的佛教是具相善知识传授佛法后,自己精进如理如法修持,对所闻法内容的在自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定解,对佛法的意义一直思维。寺院大、居士多、法会隆重,若不能给众生带来利益,或者不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有一丝证法的影子,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不是真正的兴盛。佛法的兴盛与建筑、人数、法会等形式上的内容关系不大,外在的形式是为内在的需要服务的,寺院建得再大,不传讲佛法,就没有教法;不设法令信士生起菩提心、实实在在的修行,就没有证法。而教法和证法都没有,不能算作佛法兴盛。

第3题:

为什么由各次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并不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 在某一特定流域上,由于形成各次洪水的暴雨中心的位置各不相同,洪水过程线的形状也就不同,因而由它们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形状也就不同。
若时段平均降雨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单位线峰值就较高,峰现时间也较早。

第4题:

自相的贪嗔与佛法中的方便,二者的界限是什么?请以你周围的事情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的界限是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成分,完全是利益众生。
杀生、邪淫等行为对凡夫来说,一点自利的成分也没有比较困难,所以只有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利他心态时,才开许行持这些行为。

第5题:

为什么说三乘佛法都强调不害众生?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别解脱经》中可以体现出,小乘的主要原则就是不害众生。大乘佛教在不害众生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利益众生。而密宗无上乘,则是大利益众生,从下往上依次递进。所以只要是一个佛教徒,无论遇到任何违缘,都应修持安忍波罗蜜多,不伤害众生。

第6题: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正确答案: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闻——听闻佛法;二、思——思维佛法;
三、修——观修佛法;四、行——行持佛法;五、果——最后得果五个阶段
(一)、闻——听闻佛法正见依靠听闻而产生。佛教是最科学、最完整、最圆满
的学说,把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上面,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有幸听闻佛法时,当如野兽闻声般专注。
二、思——思维佛法:
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
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不应该有所取舍。
三、修——观修佛法:
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
四、行——行持佛法:
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处都品尝。我们行持佛法,每一个法义都应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而不是中间取舍一部分。
五、果——最后得果:
得果时不能糊里糊涂的,而要像云散日出一样,完全显露实相,没有任何怀疑。

第7题:

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为什么善知识的摄受相当关键?你对此有哪些体会?


正确答案: 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对佛法教理则不可能通达。《般若摄颂》云:“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一切佛法依靠善知识而得,这不是凡夫信口所说,而是圆满一切功德、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言。《般若八千颂》亦云:“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觉,必先于善知识恭敬承事而依止之。”还有《华严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要是没有善知识的讲解,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凭借自力也不能通达。
佛经浩翰无垠、圣教多之又多、所知无穷无尽,假设没有上师的窍诀,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入修行。因此,上师教言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的话,你不一定皈依;即使皈依了,也根本不知方向,完全凭自学很困难。何况佛教的道理非常甚深,尤其是空性等法门,若没有上师开演不能趋入,证悟更上无从谈起。

第8题:

修学佛法必须具备:()、()、()三慧。


正确答案:闻;思;修

第9题:

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不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对修行人来说,智慧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具有正知、人格稳重才最关键。有些修行人智慧出众,也具有强烈的信心,但由于没有以正知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从而经常触犯戒律、生起恶念,将相续中的智慧全部都漏光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智慧并不太高,但是人却十分稳重,经常以正知观察自己的三门,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口里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身体在做什么”,这样的人修行才会比较踏实,最后才会获得成就。

第10题:

为什么得到修学佛法的人身并不容易?请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若观察无有佛法光明之边地的人数,就会认识到生在有佛法光明地方的人极为罕见。现在有些大城市里,虽也存在佛法,但一点也不兴盛。像上海、北京等地,人越多的地方,佛陀的教法证法越稀少。在佛教兴盛的藏地,可以说人迹罕至,有时候要坐好半天的车,才看见卫户人家。相反,象成都,市区人口就460多万,加周围统辖的几个县,总人口有1000多万。上海有1800多万人,北京有1600万人。我们基本上也清楚,上海有几座寺院,北京有几座寺院,差不多有多少出家人...
而在少数的佛教徒中,除了出家人以外,居士占相当一部分。但是有些居士学业佛,只求家庭平安,完全是为了今生,想获得解脱、行持善法的寥寥无几。比如上海1800多万人,希求解脱者又有多少?他们若没有行持善法,造的恶业大如山王,死后会不会堕入恶趣?1000多万人中,有没有1万人有把握转生人天?如此推算,恶趣众生是不是很多?通过各种观察,就会明白得一个修学佛法的人身多不容易。
尤其是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在当今更是绝无仅有。例如,甘孜州515座寺院,共5万多出家人,这些人当中,具足暇满的有多少呢?一个一个经过筛选,就会发现剩下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