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笺上加印自检劝世,亦会犯不恭敬罪否?

题目
问答题
在信笺上加印自检劝世,亦会犯不恭敬罪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信笺宜取艺术化,尤宜注意雅俗共赏;如采加劝世诗歌,录印古人之浅显作品为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参考答案:A

第2题:

刑法理论上所说的处断的一罪是指(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处断的一罪的种类。处断的一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第3题:

在"迄孝武世,书缺简脱"中,"书"之义为( )

A、图书

B、书写

C、文字

D、信笺


参考答案:C

第4题:

交通肇事罪在犯罪既遂的形态上看属于

A.实害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举动犯

答案:A
解析:
实害犯是指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构成该罪的既遂,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等属于实害犯。

第5题:

属于实质上一罪的有()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结果加重犯

D、连续犯


参考答案:B,C

第6题:

一行为触犯数个刑法条文、数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一罪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参考答案:A

第7题:

牵连犯与连续犯的区别在于()。

A.牵连犯为实质数罪,连续犯为想象数罪

B.牵连犯为实质数罪,连续犯为实质的一罪

C.牵连犯为非并罚的数罪,连续犯为并罚的数罪

D.牵连犯为异种的数罪,连续犯为同种数罪


参考答案:D

第8题:

公安局预审民警甲某在审理妇女乙某走私案时,对乙犯走私香烟200条(价值1500余元)的罪行,不追查,不取证,还将罪证材料销毁,掩护乙犯逃避惩罚。乙犯在甲某的掩护下获释后,甲以此要挟,将乙多次奸污。被告甲某的行为不构成:( )

A.包庇罪和强奸罪

B.徇私枉法罪和强奸罪

C.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和强奸罪

D.玩忽职守罪和强奸罪


正确答案:ACD
【考点】数罪
【解析】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构成徇私枉法罪;第236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注意,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刑法第402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只有B正确,故选ACD。

第9题:

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CD
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连续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收另一个行为,只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项当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本题答案应选BCD。

第10题:

《劝世良言》


正确答案: 1819年,梁发写作只有37页的《救世录撮要略解》,内容主要是关于上帝的创造、拜偶像的罪恶,劝人做善事以及自己的一些观点。到1832年时汇集成了约10万字的《劝世良言》。1843年,洪秀全第三次考试又落榜,考取功名的念头完全断裂,他因《劝世良言》的启发,决定加入基督教,却因误解被延迟受洗,洪秀全受洗被拒干脆自行“以水灌顶”作为洗礼,承认自己是基督的门徒,在其家乡与好友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在广西金田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