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持刀棍等凶器加害我们,让我们感受身心的痛苦,此时是否应该对敌人生嗔?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若有人持刀棍等凶器加害我们,让我们感受身心的痛苦,此时是否应该对敌人生嗔?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 人生而痛苦 痛苦是一种感受

A.0

B.1

C.2

D.3


正确答案:C

第2题:

尼采是否认为应该让我们的激情和冲动超越善恶二放任自流?在道德的领域中,我们能否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正确答案: 对尼采来说,所有的道德,包括超越了善恶的道德,蕴涵了某种对于“自然”的暴政,而且这是必要的,没有了道德,生活就失去了价值。没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没有对生活的一种禁欲主义的态度,艺术、诗歌、更不用说伟大的哲学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贵熏激情和欲望,不是要抽干它们,而是要培植它们。尼采不是要“回到”自然,回到表达激情的原始状态中,所有这一切为尼采关于人类的理想即“超人”做好了铺垫。

第3题:

要实现理想人生,需要道、法、术、器四方面的修炼。所谓道,就是道德素养,它让我们明确人生方向;法,是身心素养,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载体,让我们体味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术,是职业素养,它是我们从业的看家本领;器,是人文素养,它让我们懂得为人处世的圆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有人认为:“我应对敌人生嗔恨,因为他给我带来了痛苦。”这种想法对吗?请以辩论的方式具体分析,并以比喻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对。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却生起猛厉的嗔恨。同样是带来痛苦的因,为什么对它们的态度如此截然不同?
或许有些人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去嗔恨它们。
驳斥: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身是五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被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比喻:如同人们虽然不希望患病,但业感疾病仍会生起。同样,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在业缘逼迫下,烦恼仍然会涌现出来。所以,他人恼害我们实际也是无法自主,业缘逼迫而已。

第5题:

若有人持刀棍等凶器加害我们,让我们感受身心的痛苦,此时是否应该对敌人生嗔?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应该。作者说:“你不应对敌人生嗔,应该对棍棒生嗔。因为打你的不是敌人,而是棍棒。”有些人可能会反驳:“不对,棍棒无法自己跑来打我,是敌人操纵它来伤害我的。所以害我的根源是敌人,我理应嗔恨他。”对此,作者回答道:“其实敌人也是身不由己,在烦恼的控制下,他毫无自主的力量。如果棍棒是敌人的工具,那敌人就是嗔恨烦恼的工具,要找主犯的话,烦恼才是罪魁祸首。”
或者说,你真要生嗔的话,为何不嗔恨所有的因缘?打你的是棍棒,棍棒的来源是敌人,敌人的来源是嗔恨心,嗔恨心的来源是无始以来的业……。打你的因缘有那么多,对前面的你不生嗔,对后面的也不生嗔,仅仅挑出中间的敌人来嗔恨,这样也太不合理了!

第6题:

安宁疗护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有()。

  • A、临终病人承受痛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应该采用能够立即解除痛苦的办法。即使导致病人生命终结也是值得的。
  • B、安宁疗护促使我们了解,医学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令我们懂得医学是有局限性的,而不是万能的。
  • C、安宁疗护使我们对我们人生结局形成一个正确态度:坦然面对,宁静终结。
  • D、安宁疗护让我们懂得,追求生命的长度毫无意义。

正确答案:B,C

第7题:

为什么说行动成就人生?我们又应该怎样行动?


正确答案: 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与动物的生命运动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生的存在和发展则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自觉能动的生命运动就是人的行动。

第8题:

为什么错误值得庆祝()。

A、能让我们正视错误

B、能给我们获得反馈

C、能让我们下次成功

D、能让我们释放压力


参考答案:AB

第9题:

众生感受身心苦害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说菩萨没有这些痛苦?


正确答案: 众生内心的痛苦,是由于无明邪见造成;身体受到的损害,是自己前世杀生、偷盗等罪业导致的。
作为菩萨,1)身体痛苦之因——罪业是没有的。因为发了大乘菩提心之后,多生累劫中行持十善,以各种方便方法来断除罪业,罪业断了以后,绝对不会产生身体的痛苦。
2)菩萨也没有心的痛苦。因为他具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将我和我所全部观空,了达一切诸法为空性,在这样的境界中,哪里会有心的痛苦呢?

第10题:

对发心菩萨加害也能结安乐缘,与前面的“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不相违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相违。前面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也就是若对菩萨生起恶心,果报是相当的严重。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若菩萨以大慈悲心摄受他,能令这种恶缘变成了善缘,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位罗刹拥有安乐一样。即使与菩萨结恶缘,需要暂时感受恶趣的痛苦,但以菩萨强大的发愿力和大悲心,很快就会获得解脱,并依靠这种因缘趋入菩提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