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 (1)“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

题目
问答题
胡适说: (1)“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2)“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3)“生活就是人与环境的交互行为,就是思想的作用指挥一切能力,利用环境,征服他,约束他,支配他,使生活的内容外域永远增加,使生活的能力格外自由,使生活的意味格外浓厚。” (4)“经验就是生活。”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胡适哲学思想的基本逻辑脉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胡适把哲学看作是解决人生问题和生活的问题的;而生活他认为就是经验;经验又包括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经验,间接的经验具有某种对直接经验的联络作用,真理就成了生活的一种实用的工具。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生哲学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化。()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党内个别领导干部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从而走向犯罪道路。一个腐败分子在他的忏悔录中说:我犯罪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他的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A.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就会导致犯罪

B.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C.要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习惯、坏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生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正确答案:B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改造主观世界,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所以B项是正确的。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不一定就是犯罪,所以A项错误。C项说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没有扣住题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生才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所以D项错误。

第3题:

不管是我这个认识的主体还是我要认识的对象都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是什么?()

A.都是物体

B.都是存在者

C.都是客观体

D.都是人为定义的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什么叫寻租?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寻租?


正确答案: 寻租:是指利益集团或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己谋利的行为。
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首先要弄清楚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① 一旦政府制造出一种人为的稀缺性,寻租便会发生。如果获取租金的权利既不是在所有人中平等的或随机的分配,也不是公开拍卖,那么潜在的进入者将通过游说政府给他们以优惠的差别待遇来进行寻租。
② 如果政府职位的薪水和额外收入包含有经济租金,如果这些薪水和额外收入高于私人部门类似职位的待遇,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这种政府职位。
③ 个人和集团为了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而展开的活动。 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寻租,就是要在其源头“政府干预”上做文章,加强监管、机构改革等等

第5题: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 C、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D、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答案:D

第6题:

关于功能定义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品有几个功能就下几个功能的定义

B、一个物品有几个功能都只下一个定义

C、动词要起到集中思想的作用

D、站在人的立场上进行功能定义


答案:A
解析:功能定义的方法有:
1、用动词和名词把功能简洁的表达出来;
2、名词部分要使用可测定的词汇;
3、动词部分要使用力求扩大思路的词汇;
4、注意实现功能的制约条件,以事实为基础,依据可靠信息下定义;
5、站在物品的立场上来下定义,
6、一项功能下一个定义。
所以BCD错误,选A。

第7题:

不管是我这个认识的主体还是我要认识的对象都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是什么?()

  • A、都是物体
  • B、都是存在者
  • C、都是客观体
  • D、都是人为定义的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

第9题:

关于信息资源的定义:管理哲学说、()、管理过程说、管理活动说。


正确答案:系统方法说

第10题:

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生死问题,包括生、死、报三个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享受人生。完美人生是相对的,只能在不完美中实现。它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幸福与辛苦的统一、享受与忍受的统一。人生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能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为善不一定就有善报,但为恶则一定会有恶报。世有纯善,但功利之善则更为普遍,也更加重要。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句台词。汉语译作“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莎翁写作此句,意在表明主人公处于生死抉择关键时刻的内心活动。我们则发现,生与死的问题不仅是一个正欲复仇的王子在特殊情境下才会面对的特殊问题,而是世上所有人一生中都会时时面对的最具普遍性的人生课题。
出生是人生的起点,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生存是两个端点之间生命的延续,是人生有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死就没有人生,从而没有人生哲学。因此,可以说,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
生死问题包含“生”与“死”两个方面。世人追求完美人生,就是追求“完美生存”与“完美死亡”此二者的衔接。用更抽象、更准确和更具普遍性的语言表达,就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这里所说的“过程”,是人的一生的全过程,由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所组成;这里所说的“结果”,是人走完生命历程后告别人世的那一时、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只有此二者都完美的人,才能谈得到完美人生;否则,就有缺憾。这就像出门旅游一样,如果一路上玩得很开心,到了目的地却让人大失所望,或者,虽然目的地令人满意,而沿途一路上却身心受尽种种折磨,那么,这次“旅游”——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生旅程”——就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完美的。
这样,生死问题作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就包括了一系列相对较小的哲学论题。这些论题,姑且称之为“基本问题”,大体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生的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信仰和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幸福”?什么叫“辛苦”?“幸福”与“辛苦”的关系如何?什么叫“享受”?什么叫“忍受”?“享受”与“忍受”的关系如何?什么叫生存质量?如何提高生存质量?
其次,死的方面:什么叫“死而无憾”?什么叫“死得心安”、“死得心宁”?什么叫“有好死”、“有善终”?什么叫“瓜熟蒂落”、“寿终正寝”?什么叫自然“仙逝”?怎样修达此种境界?
其三,如将生死联系起来“算总账”,则要研究的问题是:种瓜能否得瓜?种豆能否得豆?善恶有报?抑或无报?如果有报,原因何在?保障机制是什么?如果无报,人又为什么要为善呢?有无“纯善”与“功利之善”的区分?此种区分的意义何在?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如何?道德自律的意义何在?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怎样?如此等等。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前面,我们讲到“完美人生”是“完美之生”与“完美之死”二者的统一。这就有可能使人想到中国古代“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著名诗句,以及毛泽东为革命烈士刘胡兰题写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二者都包含了生与死两个方面,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完美人生”的一种写照。此种精神,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崇仰的。但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则仅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例,而不是泛例,更不是通例。
人生哲学的通则是,人来到世间,不是要受苦,而是要享福,即享受人生。为此目的,人必须要具有趋利避害和求生避死的本能。这是人性的生物学基础。人性的主导方面,是人的社会性。但生物学上动物的求生本能是人生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不然,生存不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何从谈起呢?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具有理智和远见的高级动物。人能看到一般动物所看不到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有甚者,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人有可能做出“宁死不屈”的抉择。比如,解放前,一个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一旦被捕,他(她)面对的选择就基本上是“生不如死”。如果他(她)出卖组织、出卖同志,即使可能暂且活命,良心的谴责也会使其常有“生不如死”之感;如果终被组织发现并予以处决,则更是不如当初就做出“宁死不屈”的选择。显然,任何一个有理智、有远见的人,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都会向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样的人生境界,并将其视为一种“完美人生”。
但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完美人生并非指此,恰恰相反,是以长寿、健康和自然死亡为基本要件的。要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际和平、国内和平以及政治斗争的文明化毕竟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对全中国十几亿、全世界几十亿人来说,“完美人生”必有自己确定的通义和通则。此种通义和通则,将为每一个人提供人生必需的哲理和智慧,从而使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幸福、人生更完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