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佛教密宗教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佛教密宗教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也称为汉语系佛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佛教教义


正确答案: 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所谓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宣扬所谓八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理解佛教宣扬的教义,一方面从静坐中体验佛教所宣扬的境界。此外,佛教还宣扬“众生平等”说。
佛教的教义虽然在轮回转世说上与婆罗门教相近,但它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神能主宰人的命运,不承认婆罗门的经典、祭司和祭祀有拯救人的作用,从而否定了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权威,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

第3题: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
5.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第4题:

简述部派佛教上座部与大众部在教义上的主要分歧。


正确答案: 部派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于佛陀的不同认识,以及对于世界万物的假有、实有问题和轮回报应的主体问题的不同看法上。
第一,佛陀观,神化佛陀的倾向,主要是大众部僧侣所为。佛陀已被描绘为法力无比的神,突出表现在三身佛(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观念上。上座部则仍然主张历史的佛陀观,认为佛陀肉身有限,寿命有限,但其思想伟大,精神不朽,故能通过修行而得解脱。
第二,对世界万物的分析论证,一般地说,上座部各派偏重于说“有”,认为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是实在的。大众部各派偏重于说“空”,强调万物“空”的方面,即事物的“虚假不实”。或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空”(虚假不实);或只承认现在实有,过去和未来都并非实有。
第三,关子有我、无我以及轮回转世问题,犊子部主张“有我”论,即承认有永恒不灭的灵魂。但为了与灵魂之“我”(Atman)相区别,他们提出“补特伽罗”(Pudgala)概念,补特伽罗意,为“胜义我”、“不可说的我”,其实质也就是灵魂。经量部提出“一味蕴”的概念,或称之为“胜义补特伽罗”(“胜义”,最真实的意思),认为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储蕴”)正是通过它而由前世转到后世的。
大众部系统反对“补特伽罗”说,而主张“心性清净”说。他们认为,众生心性本来清净,只因无始以来为客尘所染,故有烦恼等事,若断除烦恼,原本清净的心性自然显现出来。

第5题:

兰因絮果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峨眉山佛教属于哪个宗派?()

  • A、大乘佛教
  • B、小乘佛教
  • C、密宗

正确答案:A

第7题:

藏传佛教新密宗由()派组织翻译成藏文。


正确答案:萨迦

第8题:

佛教的基础教义是“五功”。 【 】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佛教密宗教义


正确答案: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意义);“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第10题:

白族在元代以前全民信仰佛教密宗,受此影响白族地区盛行()葬礼。


正确答案: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