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扪心自问,你自己是不是?假如你身边有许多相似的佛教徒,你打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扪心自问,你自己是不是?假如你身边有许多相似的佛教徒,你打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What goals have you set for yourself and how are you planning to achieve them?

你为自己设定了什么样的目标?你打算如何实现?


正确答案:
    

第2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你具有吗?


正确答案: 有些人认为电脑用得特别好,数学算得特别好,这些表面的能力就叫做聪明。其实也不一定,有时候旁生也可以做到。真正聪明的人,能真正将佛法融入自心,并以佛法甘露来利益他人,他们承认前世后世、因果不虚,明白自己终究要死,今生的一切显现无有任何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以难得的人身来行持善法,对来世做一点准备,不依靠它造恶业害国家、害社会、害众生,这样的人才是聪明人。

第3题:

假如你被聘用,你希望加入一个什么样的集体


正确答案:

 

A. 面试官考察项目

求职者心中理想的工作环境

求职者是否能融入企业的大氛围当中

B. 求职者应答技巧

面试官需要求职者给出的是一种可以让自己顺利开展工作的环境,当然还可以描述一下,在这样的工作集体里自己能发挥什么作用,比如可以起促进作用,可以当领导,或者只当一名支持者和拥护者。要用精确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你在此集体中的作用,但要确保所起的作用与自己的职责相符。

求职者可以考虑这样回答:我认为,作为一名员工应该主动适应环境。过去我曾先后加入三个工作团队,每次都是用很短的时间就适应了新的团队文化,在以往工作过的团队,我发挥的都是粘合剂一样的作用,善于弥补团队成员间的裂痕,这是我最大的优点。

第4题:

有些人说:“佛教和其他宗教没什么两样,都是行善的。”对此观点你怎么认为?为什么?你身边若有持这种论调的人,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正确答案: 从行善的角度来讲,一些宗教是有做慈善、建医院,这些都很好,我们也不反对。但如果因为有一部分慈善,就认为自他见解完全一致,这是不合理的。包括在藏地,麦彭仁波切说过,苯教与佛教历来有一些冲突,二在见解上有天壤之别,不应混淆不清。比如,苯教转经轮是逆时针,转神山也是逆时针;而我们佛教认为,逆时针转一遍,有全部毁坏的过失,平时看到电动转经轮在逆转,赶紧会去纠正过来。假如因二者有些许相同之处,就认为它们的见修行果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矛盾,对此理应值得观察。
我们作为佛教徒,见解不能跟外道混为一体,但也不要看见他们就怒目相向,甚至掉头就走。他们毕竟也是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就应当对天下众生一视同仁,只不过见解不能模棱两可,觉得学这个也可以、学那个也可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与外道没什么两样,于劝许多佛教徒彻底放下佛教,加入外道的教堂或者学会。这一点我们完全不赞同。皈依三宝的功德是什么样的?舍弃佛法的过失又是如何?每个人应该心中有数。

第5题:

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主要依赖于什么?你打算如何观修?


正确答案: 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只要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我们首先要懂得转变意乐,明白现在的所见所闻,全是清静刹土的游舞或显现,只是自己以无名烦恼不能照见,就像胆病患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是黄色的一样。如果依靠善知识的教言,于一切威仪中观清净心,那密宗的见解自然而然会生起来。

第6题:

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案:
解析:
首先是智情双修,德才兼备的优秀的知识分子。教育是精神事业,具备人格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给予的启迪和熏陶,往往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永远保持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 其次是要爱学生,懂教育。爱学生是最重要的师德,爱学生的教师,就应该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对学生的成长真正负起责任来,为每个学生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并视为自己的人生成就。在教学上,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对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即老师够幽默、功力够深厚、学生才爱听,引导学生思考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老师做到了以上两点,无疑就是一个好老师,但是,一个好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教师凭良心做事,就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凭良心做事的人都应有一个信念: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

第7题: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将佛法弘扬开来?你真的去做了吗?


正确答案: 自己懂得佛教的道理后,应将这些道理尽量传给有缘众生。每个人的周围都有很多具有善根的人,在他们面前,应宣讲一些阿弥陀佛的修法、菩提心的功德,或者一些简单咒语的力量,他们的相续若因此而逐渐改变,这种改变即称之为证法。所以,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举行一些特别隆重的仪式,只要能对身边的人起一点作用,让他们的心里有所改变——原来是恶人,现在变成善人;原来对佛法有成见,现在对佛法有正见,这就是弘扬佛法。

第8题:

你怎样接受上级的指示?你认为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你认为你最擅长什么?你认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


正确答案:
       

第9题:

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扪心自问,你自己是不是?假如你身边有许多相似的佛教徒,你打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正确答案:真实的佛教徒,是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罗刹洲、剑叶林般可怕,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此为真实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扪心自问,自己曾经并不算是真实的佛教徒,但如今似乎已经趋入真实之列,上师知!因缘俱足,应让他们趋入正法,长期闻思修行,依善知识的教导而行持,改变相续,真正生起出离心。

第10题:

通过学习《胜出天神赞》,你自己有哪些收获?倘若你周围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你将会如何引导他们?


正确答案: 通过对本论的学习,更理性地认识到三界当中,唯有佛陀是究竟的皈依处,而不是其它任何外道,而这种认识是在不杂染任何偏袒心的前提下,通过智慧来分析抉择的结果,所以在内心真正能生起定解来。
若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也像作者那样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为他剖析而决定何去何从,或者劝他学习该部论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