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具神通,如何辨别其为佛道或外道?

题目
问答题
已具神通,如何辨别其为佛道或外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第2题:

鬼道乃三恶道之一,亦即种恶因受恶报之一道,为何鬼道尚有神通之获得,而能运用其神通变化,祸福阳上世人,其故安在?


正确答案:虽属恶道,其报自不一致,如畜生虽属恶道,尚有麟凤龟龙之灵。鬼类甚多,属于四王天者,及鬼道之多财者,多有神通,此有报得者。亦有生理所具者。祸福人间,是其鬼官行权,或报恩怨等。

第3题: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邪教及附佛外道蔓延?


正确答案: 解决这种非正常现象,只有两个办法:
(1)加强国家执法的力度,彻底取缔和严厉打击各种邪教和各种披着宗教外衣,打着佛道旗号进行的诈骗等各种非法活动。
(2)广泛宣传利国利民、培养高尚思想品德和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为宗旨的大乘佛教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善恶真假的鉴别能力。
追求正当的信仰,是社会的正常现象。若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人们就会吃“野菜”、食“毒草”,这是一般的规律。对精神垃圾的清除,毒草蔓延的抑制,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填补思想空虚的办法,光靠禁令是难以奏效的。

第4题:

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如安胎符、化骨符、土符等救人甚多,未知可以用此救人否?


正确答案:安胎等符,皆是外道幻术,不问其有效与否,佛徒用之,皆妨正念。佛家弥陀万德洪名,可消重业;观音慈悲,寻声救苦;药师如来之咒,能治万病。如肯发心救治病者,任择前举之一法,用功修习,得一成就,既救人之色身,且能诱其入佛,而自己之慧命,亦可长养,是一举而三善也。

第5题:

如何理解佛佛道同?


正确答案: 所谓的佛佛道同,是说只要是有相同的证量、相同的体证、相同证悟的人,一定会来到相同的结论,这就是佛佛道同的意思。

第6题:

已具神通,如何辨别其为佛道或外道?


正确答案:神通大别有六,能了生死,厥惟漏尽一通,而外道无之。余虽相同,然起用正邪有别,大小力量有别,智者自能辨之。

第7题:

佛为何不能使魔王外道入正悟?


正确答案:佛为无上医王,能医任何疾病,众生如病夫,不肯服药,病故不除。魔不喜闻佛法,何能得悟,此其一;魔外孽重障深,恶习坚固,心如昏镜,不通光明,故闻佛言,不能了解。如严冬坚冰,日光照临,彼以积寒所聚,一时顽强难化耳,此其二。

第8题:

如何处理道、佛著作的归属?


正确答案:①《旧唐书·经籍志》将其分别归入乙部“史录·杂传类”(收仙灵26家,高僧10家)与丙部“子录·道家类”(收道释著说47家)。
②《新唐书·艺文志》则全部归置于丙部“子录·道家类”(收神仙35家50部,释氏25家40部,另有不著录者若干家)。
③新旧唐书将道佛著作并入史部或子部,从而成就了真正的四部目录。
④北宋时的《崇文总目》则将道佛经书全部归列入子部,并独立成类。《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都承袭了这一做法。
⑤《遂初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则于子部设释家类,将道书附于道家。

第9题: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会被外道打死,这说明了什么?它是什么业缘所导致的?这对你理解“神通抵不过业力”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会被外道打死,这是由于其往昔业力所感。正如尊者所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目犍连前世对父母产生恶念恶语,从而招致了如此果报。说明人的业力相当于随身的影子,不会安住在别的地方,因缘成熟时,前世所造善业和恶业,定会在自身上现前果报。所以说,懂得取舍因果在学佛过程中非常关键。因此,大家必须打好前行、尤其是对业因果的基础并对此公案再三思维,若真正相信因果,就会知道对父母、上师、僧众做好事,功德不可思议;反之,倘若对他们不敬、不孝、诽谤、伤害,在业力没有忏悔净之前,果报绝对会无欺成熟。

第10题:

佛弟子处于多神教的家庭中,受父母之命,作违背教理之事,如受命向外道之神坛礼拜,或烧纸箔供养牲礼等,而经劝喻不接受时当如何待之?


正确答案:此必平素存心,向父母身行口劝,浸灌薰陶,自有成熟机缘,非可生硬促成。现在父母尚未正信时,不妨善巧方便,随顺其心,勿过违拗,以杂神作我父母之友朋观,向之礼供,是看亲之面而敬客,未始不可,但不信奉,则于皈依之戒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