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为何被推为学佛的‘入德之门’?究有何殊胜?

题目
问答题
普贤行愿为何被推为学佛的‘入德之门’?究有何殊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佛教造像组合中,属于西方三圣的是()。

A.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B.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
C.月光菩萨-药师佛-日光菩萨
D.普贤菩萨-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

答案:A
解析: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梵名Amita),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第2题:

大乘佛教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分别以智、悲、行、愿为标征,即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有这四大菩萨的道场,其中普贤菩萨的道场在()

  • A、山西五台山
  • B、四川峨眉山
  • C、江西九华山
  • D、浙江普陀山

正确答案:B

第3题:

佛教中的大德菩萨、大愿菩萨、大智菩萨、大悲菩萨依次是( ).

A.普贤、地藏、文殊、观音

B.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C.地藏、普贤、文殊、观音

D.文殊、地藏、普贤、观音


正确答案:A

第4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第5题:

地藏经中有佛告鬼王:‘我亦告梵天帝释令卫护汝:’此梵天帝释究指何佛或神?


正确答案:梵天者,色界诸天是;帝释者,欲界第二天之天主是。

第6题:

下面和平顶山有关的人物有()。

  • A、妙善
  • B、济公
  • C、普贤
  • D、弥勒佛

正确答案:A

第7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


正确答案:(1)不管我们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无论做什么,都要发大愿,为虚空法界众生消灾免难而做,为正法久住而做;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在做佛事过程中,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做,不是三心二意,东张西望,心不在肝;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胜”。每做一件事,无论大小,结束都要回向法界众生,令他们闻到正法,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一心念佛,同生极乐!

第8题:

大智、大行、大悲、大愿菩萨依次指()

A.地藏/普贤/观音/文殊

B.文殊/地藏/普贤/观音

C.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D.普贤/地藏/文殊/观音


参考答案:C

第9题:

普贤行愿为何被推为学佛的‘入德之门’?究有何殊胜?


正确答案:普贤菩萨之行愿,极广极大,称为大行愿王。学佛贵发菩提心,故当以菩萨之行愿为楷模。有何殊胜,非数语可了,君可读华严经行愿品方知。

第10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


正确答案: 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
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
“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