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

题目
问答题
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似乎有点勉强,不如‘教外别传’圆融,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见性成佛,是自性显露之谓,佛者觉也。性为本觉,由迷启悟曰始觉,功夫递进,曰随分觉。至圆满极果,曰究竟觉。当生成佛,乃修法时,三密相应,观成本尊,大德常在定中者,另当别论,普通学人,出观仍是凡夫。释迦弥陀,皆究竟觉,常住寂光,似在弥勒未来以前,无有比伦。此外尚有藏通别圆诸说,是亦不同。禅宗不立文字,乃一时之权巧,并非随便云云,无头乱修。必经名师,逗引开悟,悟为见道,见道而后修道,方不歧中又歧,见性而后研教,方契如来实义。此必有如猫捕鼠,如鸡孵卵之苦功,且须要如丧考妣,大死一番之精神,各有宗承,各有家风。绝非闭门造车,盲人瞎马,不能只见几个口头野狐之流,遂谓禅宗尔尔,则大误矣。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印度国家,自释迦佛成佛后,成为全世界佛教发源圣地,然则释迦佛未成佛之前,其他国家有无佛教存在?


正确答案:佛法之运,大部分正像末灭四期。此世前际虽有佛法,但经过灭法之后,释迦世尊,方才降世。如此而言,释迦如来未降世前,各国可说并无佛教。

第2题:

四宏誓愿中,佛道无上誓愿成。为要足够力量,以度众生,才发成佛之愿,既曰无上,是任何大愿所不能及,若然,地藏菩萨何不先发成佛之愿耶?


正确答案:佛者,觉行圆满,誓愿度尽众生,非发佛愿而何?菩萨早证佛果,亦如观音之倒驾慈航是,十力已备,力量自足。

第3题:

在佛教寺庙大殿里大多供奉三尊佛像.其中横三世佛塑像自右向左排列正确的是( )。

A、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

B、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C、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

D、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


正确答案:B

第4题:

以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为宗旨,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
  • B、禅宗
  • C、净土宗
  • D、密宗

正确答案:C

第5题:

有人说,释迦牟尼佛是此界教主,念佛不念释迦佛,反念他方阿弥陀佛,是舍本向外。


正确答案:噫,此语似是有理,实则知一而不知余,故因执而成谤。须知念弥陀名,乃遵本师释尊之教,经训煌煌,岂我独出心裁,弟奉师训,云何舍本?譬如孔子每每称扬尧舜,曰尧舜与人同,曰舜人也,我人也,未闻责以背舍孔子之本,而向外也。

第6题:

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似乎有点勉强,不如‘教外别传’圆融,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


正确答案:见性成佛,是自性显露之谓,佛者觉也。性为本觉,由迷启悟曰始觉,功夫递进,曰随分觉。至圆满极果,曰究竟觉。当生成佛,乃修法时,三密相应,观成本尊,大德常在定中者,另当别论,普通学人,出观仍是凡夫。释迦弥陀,皆究竟觉,常住寂光,似在弥勒未来以前,无有比伦。此外尚有藏通别圆诸说,是亦不同。禅宗不立文字,乃一时之权巧,并非随便云云,无头乱修。必经名师,逗引开悟,悟为见道,见道而后修道,方不歧中又歧,见性而后研教,方契如来实义。此必有如猫捕鼠,如鸡孵卵之苦功,且须要如丧考妣,大死一番之精神,各有宗承,各有家风。绝非闭门造车,盲人瞎马,不能只见几个口头野狐之流,遂谓禅宗尔尔,则大误矣。

第7题:

南无阿弥陀佛来历,为何要向西方极乐世界之居士,只念阿弥陀佛而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西方教主,为何不念,由于愚读者才疏学浅,不能写出好文章,请谅解。


正确答案:此乃佛中之大宗派,亦有专门经典,历代缁素,奇才饱学,毕生钻研,尚未敢言穷其究竟,三藏万卷,多涉此事。如以三言五语奉答,等于不说,说亦多资误会,致招谤法之过。先生倘愿多知其概,可请阿弥陀经读之,后再讨论,方有可说处,否则徒启纷争,成为戏论。按今问西方,即是误解,应知先生居之屏东西界,即曰西方,台湾之西,亦曰西方,大陆之西,东半球之西,如是类推,皆假曰西。先明乎此,再知方虽假定,而弥陀之西方,经中自行有其范畴也。

第8题:

禅宗的“见性成佛”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吗?


正确答案: 禅宗的“见性成佛”单就“见性”二字讲,指获得性空正见。
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
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
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
见性到成佛,中间还要经过一地到十地的修道。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从见道到十地,要经过两个阿僧祗劫的修持。
所以说,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是成佛。
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今生今世成佛”,这“成佛”指的是成就破除二障、具备色法二身的真佛,而不是指单一的“见性”。一生能完成相当于三个阿僧祗劫的福慧资粮,这正是密法的不可思议之处。
但即身成佛并不是一切密法的特点,在四部密法中,只有无上密才有即身成佛的殊胜法门。虽然无上密有即身成佛之法,但修无上密的人未必都能成佛,原因是即身成佛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并不是随便念念咒,观想观想就能成佛。
正如宗喀巴大师说的那样:“密法光靠法的殊胜不行,还要修学密法的人根器殊胜。”又说:“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弟子成就的速度比单修显法的人快,不具备显法三根本修证基础的修密的人成就的速度反而比修显者慢。因为,显法虽然成佛的速度慢,但可以成佛,单独修密法成不了佛。”

第9题:

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 A、禅宗
  • B、律宗
  • C、密宗
  • D、净土宗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庆云寺大雄宝殿里供奉的是()。

  • A、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迦叶佛
  • B、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 C、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 D、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