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显现,并不是真实的,故无法证明因果不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显现,并不是真实的,故无法证明因果不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些人在佛像前供一朵花,看见上面有小虫,就不管它死活,马上夹起来扔出去,这种做法佛菩萨会欢喜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实际上这是对诸佛圣尊最大的伤害,这种供养也没有意义。损害众生会令诸佛圣尊悲伤,即使表面上的善法再大,对众生有害的话也劳而无功,是让诸佛圣尊不悦之因,护法善神也会因此而远离。因此,从现在开始,要以利益众生作为自己的修行中心,断除一切伤害众生的恶业,尽心尽力去饶益众生。

第2题:

有些人说:“佛教和其他宗教没什么两样,都是行善的。”对此观点你怎么认为?为什么?你身边若有持这种论调的人,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正确答案: 从行善的角度来讲,一些宗教是有做慈善、建医院,这些都很好,我们也不反对。但如果因为有一部分慈善,就认为自他见解完全一致,这是不合理的。包括在藏地,麦彭仁波切说过,苯教与佛教历来有一些冲突,二在见解上有天壤之别,不应混淆不清。比如,苯教转经轮是逆时针,转神山也是逆时针;而我们佛教认为,逆时针转一遍,有全部毁坏的过失,平时看到电动转经轮在逆转,赶紧会去纠正过来。假如因二者有些许相同之处,就认为它们的见修行果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矛盾,对此理应值得观察。
我们作为佛教徒,见解不能跟外道混为一体,但也不要看见他们就怒目相向,甚至掉头就走。他们毕竟也是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就应当对天下众生一视同仁,只不过见解不能模棱两可,觉得学这个也可以、学那个也可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与外道没什么两样,于劝许多佛教徒彻底放下佛教,加入外道的教堂或者学会。这一点我们完全不赞同。皈依三宝的功德是什么样的?舍弃佛法的过失又是如何?每个人应该心中有数。

第3题:

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是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悦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

第4题:

有些人认为所谓“中阴”,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汉传佛教中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白天的经历了。

第5题:

我们为什么不能随便割草挖地?有些人认为就算触犯了,也不过是一个轻罪,应该没有太大的过失。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大乘经论中说:凡是对众生无利益之事,皆应舍弃。挖地割草之类活动,除了修建茅棚、修补寺庙等有一些特殊开许外,其余都严格遮止。假如毫无意义地挖掘土地、割砍草木,这种放逸行为对众生没有丝毫利益,甚至要伤害小虫子的生命,于无义中违背圣教,积聚罪业。
这种想法不对。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后还要明知故犯,故意违背佛制戒,将招致痛苦的果报。如同翳罗叶龙王,前世为迦叶佛座下的比丘,因砍树而招致恶报,堕入龙类,头上生大翳罗树,痛苦不堪。故不可轻视细微学处。

第6题:

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缘,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脱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女,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听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背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时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

第7题:

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第8题:

有些人认为:“佛法自学也可以,没必要去依止善知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你是如何依止善知识的?


正确答案: 1)不正确。
佛法不可能以自力通达,自古以来的佛教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以自力证悟。佛陀在《华严经》中亦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譬如漆黑暗室中的宝物,同有灯火则无法照见,同样,佛法中的甚深教义,若没有具证善知识的开示,纵然你才华横溢、智慧超群,也不可能通达,更无法趋入解脱正道。
2)如堪布在课中所说,在我一生中,最幸运的有两件事:一是遇到了佛法;二是依止法王如意宝等很多具修证的善知识。
如今仍紧紧跟随堪布等具修证的上师闻思修行,所以非常珍惜这样殊胜的因缘。

第9题:

有些人认为,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显现,并不是真实的,故无法证明因果不虚。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课本中引用了众多公案,在提醒我们:连伟大的阿罗汉、菩萨、佛陀,显现上也会感受果报,何况我们凡夫。尽管一切法是空的,但对我们而言,根本没目犍连那样境界,既然目犍连都难脱因果,那么我们也应当受因果支配。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这是由于世间众生愚昧,不知造恶业会招致普通痛苦,或者说对于因果认识不深,表面知道但明知故犯,这是相当可怕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有因果正见。
个人认为:可以加入从世俗谛和胜义谛进行分析。

第10题:

有些人认为只要一心念佛或参禅就可以了,其他什么经论都不用学,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虽然持佛号、念心咒功德很大,有“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的不可思议功德,但这个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我们的烦恼形形色色,种类非常多,需要种种不同方便法对治。如果什么经论都不学,只是念佛坐禅,而没有以胜观智慧来摄持,怎么能根除轮回的习气和障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