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题目
问答题
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身体、语言、心里全部都要恭敬,身体是五体投地顶礼,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心中一定要有愧疚、惭愧之心;语言上陈白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造的种种罪业。
比如有的人在忏悔时,没有恭敬心、惭愧心、改过心,而是一边撇着嘴一边恨恨地说:“那我忏悔吧,嗡班杂萨埵吽!”这种行为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表示一下而已,这样的忏悔不能清净相续中的罪业,是不如法的忏悔。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语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正确答案: 身体、语言、心里全部都要恭敬,身体是五体投地顶礼,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心中一定要有愧疚、惭愧之心;语言上陈白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造的种种罪业。
比如有的人在忏悔时,没有恭敬心、惭愧心、改过心,而是一边撇着嘴一边恨恨地说:“那我忏悔吧,嗡班杂萨埵吽!”这种行为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表示一下而已,这样的忏悔不能清净相续中的罪业,是不如法的忏悔。

第2题:

行持任何一件善法时,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摄持?这样会有哪些利益?


正确答案: 应该在行事之前,忆念有关教言而谨慎不放逸,努力振作精神,欢喜愉悦地去进入行动。
若做任何善事都能随顺欢喜,不会生厌烦心,则会为振奋的心意带动,一切善法都易于成就,中间也没有什么退缩、牢骚等等之类的麻烦。

第3题:

将来的善根可以回向吗?什么样的回向才如法?


正确答案: 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华严经》云:“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可见,未来将造的善根也可以回向。这种善根虽然还未造作,但可以用意愿回向。打个比喻:如同在银行透支,虽然你的帐户上还没有这笔钱,但以你的信用,银行可以先支付出来;同样,我们以自己始终如一之坚定誓言,回施未来之善根,众生亦可得益。喇拉曲智仁波切说,就如同有些人未来会获得一些财物,现在可以发愿与某人共享,这并不是不现实的事情,而是可以实现的,同样,回向未来的善根也是如此。
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同时,不应回向获得人天有漏福报或声缘阿罗汉果位,而应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而回向,这才是最究竟、最如法的回向。

第4题:

闻法时有哪几种不同的发心?我们应具什么样的发心才最有意义?


正确答案: 发心可分为善的发心、不善的发心和无记的发心。听法为了损害别人,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是不善的发心。既没有为众生,也没有为自己,什么想法都没有,就是无记的发心。善的发心又有上等、中等、下等三种,下等的发心是:想获得世间的一些快乐、长寿、健康、发财、名利等利益,不为解脱之因,称为世间的发心,也就是下士道。中等发心是:不管别的众生,只是自己要获得解脱,这是中士道的心态,虽出世间但不是最高的解脱。最好的是上士道的发心,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众生,成就圆满的佛果。我们大乘修行者,应该发这种最上等的菩提心,通过听受释迦牟尼佛的殊胜甘露妙法,依靠佛法来让无始以来都当过我的父母、现在沉溺在苦海中非常可怜的众生,全部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样的发心才最有意义,哪怕在相续中生起一刹那,功德也是无量无边。

第5题:

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第6题:

什么是虔诚的忏悔?


正确答案: 虔诚忏悔,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与罪恶彻底绝裂。二、对已往所犯罪孽痛悔不已。三、绝不再犯。
有负于穆斯林兄弟的人,可能的话,他应向对方致歉补救,因为今世不了,后世必受羁绊。人们相互之间的负义行为,安拉不忽略丝毫。穆圣说:“谁亏枉了自己的兄弟,谁当在金币银币失去作用之前即时向他的兄弟补偿,否则,在末日,负义者若有善功,则以善功向受害者抵偿;否则,他要为此而替受害者承担一定的罪责,以偿还自己的不义行为。”(布)

第7题:

忏悔的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忏悔时做到了吗?


正确答案: 前行一定要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忏悔;正行依止四对治力来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者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观想依靠金刚萨埵的威力,使自相续的罪业完全得以清净;后行观想金刚萨埵等忏悔对境发光融入自己,所有的罪业得以清净,并将修法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

第8题:

忏悔也回不到当初,忏悔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我国传统情感中不提倡忏悔。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什么是忏悔?


正确答案: 于三宝前,发露己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

第10题:

在日常生活中,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众生?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 我们对任何一个众生,都应该作菩萨想。见到众生时,看不出来到底有谁发了菩提心。有的人认为:“这个人肯定不是菩萨,没有发过菩提心,因为他还没有皈依呢。”其实这也不一定,如果他前世发了大乘菩提心,今生虽然没有成熟,但若没有遇到失坏的因,他还是大乘菩萨。这辈子纵然转生为一头牦牛,相续中的菩萨戒体仍旧存在。
若观一切众生皆为菩萨,就不会因无意间对菩萨生恶心,生了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在这么多劫中沉陷地狱感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