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蒂的后期创作属于什么流派()

题目
单选题
罗塞蒂的后期创作属于什么流派()
A

古典主义

B

象征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表现主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罗塞塔石碑?


参考答案:罗塞塔石碑是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在1799年时由法军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碑文是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第2题:

《觉醒的良心》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亨特

C罗塞蒂

D马奈


B

第3题:

关于米开朗基罗说法正确的是:()

A、创作末日审判

B、视艺术为生命

C、擅长绘画

D、为梅蒂希家族服务


正确答案:A,B,D

第4题:

米开朗基罗为米蒂奇家族陵墓创作的雕像之一有《朝夕昼夜》。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威尔蒂的创作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集中体现了力量、热情、朴实和戏剧性。他以旋律为基础,注重自发、自然、简明地写作,视旋律为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现。
(2)其作品自始至终严守意大利音乐的主要精神,即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歌剧音乐为唱段式,声乐刻画人物,器乐烘托气氛。
(3)配器极富个性,清澈透明,美丽如画。

第6题: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最连贯、最通顺的一句:

A. 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时至今日能看到许多穆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B. 在意大利时至今日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C. 时至今日,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还能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看到
D.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仍然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答案:C
解析:
时至今日,应当放于句首,故排除A、B两项;D项表述不妥,故答案为C。

第7题:

《朝夕昼夜》是米开朗基罗为米蒂奇家族陵墓创作的雕像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对后代书法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史上文书法流派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汉后期的书法流派主要有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和刘德升的行书流派和蔡邕的隶书流派。曹喜的篆书,开创了悬针法、垂露篆,对后世的邯郸淳、蔡邕皆有影响,直到魏晋南北朝的碑刻篆书都有曹喜的篆书风格。杜操的草书硬瘦,其书法风格特征后来被张芝所继承,对魏晋南北朝书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张芝的草书对魏晋时期的文人书法流派中形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流派的形成,为当时文人书家确立了一种艺术创作模式,并影响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书家群。


第9题:

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创作了大约五百多首单乐章键盘奏鸣曲。

  • A、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 B、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 C、亨德尔
  • D、维瓦尔第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余华的后期创作有个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后期主要以中长篇以主,虽然“死亡”仍然是一大主题,人的生存状态仍然是主要的表现内容,极端化的处理方式仍然不时出现,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叙述风格从暴躁变为平静,描写的内容从虚拟的现实逼近生活的真实,以随和的民间姿态呈现出一种淡泊而坚毅的内在力量。主要作品有:
《呼喊与细雨》(长篇,《收获》1991年第6期)
《一个地主的死》(中篇,《钟山》1992年第6期)
《活着》(长篇,《收获》1992年第6期)
《祖先》(《江南》1993年第1期)
《命中注定》(《人民文学》1993年第7期)
《战栗》(中篇,《花城》1994年第5期)
《许三观卖血记》(长篇,《收获》1995年第6期)
但是,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创作变化(特别是三部长篇的变化)十分明显。《呼喊与细雨》是他从狂暴状态松弛下来的第一部长篇,主要依靠回忆的“细雨”来滋润“呼喊”的紧张,“回忆”在这里扮演着一个全能的角色,它不但要担负着化解作者紧张情绪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自己的温情温暖作品中那些像“看客”一样的冷漠的心。《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都带有一些“寓言”的色彩,可以看作是作者用“世俗”的方法表达的“哲学”思想。“活着”正是余华的“存在哲学”的核心。余华与当代其他许多作家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他是有思想而且是大体上成体系的哲学思想的。但这两部小说的风格和特点也不相同。相比之下,《活着》虽然比《呼喊与细雨》更加放松,即使是一次次地面对死亡,也不再采取“以暴还暴”的方式,但也还只是“逆来顺受”而已。最后,作者采用让主人公福贵以自己的名字给陪伴自己一生的牛“命名”的方式,宣告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许三观卖血记》则在《活着》“温和”的基调上,增加了更多的亮色,把一出人生的悲剧变成了喜剧,甚至走向了“幽默”,这与早期余华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到了“笑看人生”的崇高境界。
因此,有人说,他在长时期充当先锋作家的角色后,成功地实现了几次转型。有人甚至说,“他的每部重要作品出现,几乎都是一次腾跳,一次逾越,一次精神和艺术的攀援。《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是这样,《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