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

题目
问答题
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宽巷子”地名由何而来?


正确答案:清代,因与之相邻的窄巷子奇窄,相比较而言此巷要宽些,故名“宽巷子”。后来一度改称“兴仁胡同”,这里曾驻扎镶红旗的清军,属于当时42条兵丁胡同之一。胡同是蒙语的音译,最早是指草原上蒙古包之间的通道。如今,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与大慈寺、文殊坊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第2题:

“民政”一词由何而来?


正确答案: 据考证,民政工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行政管理工作。许多民政业务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西周时期就有领土疆域划分、基层行政组织设置、调解民事纠纷、救灾救济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古称“民事”。但“民政”一词的出现和民政概念的形成则是在唐宋时期,唐代有“安民立政”之说,北宋有“修治民政”之论,“民政”一词逐步在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自古以来,历代有识之士都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广大民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主张当政者应考虑民众的愿望,办理民众事务,予民以利,惠民利民而安民,也就是所谓“为民行政”。这就是中国民政的由来和最初的涵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的内容也常有变化。但变中有恒,一些基本的事务始终未曾间断,历代相承,延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正式设立地方各级民政管理机构,经过近60年的历史演变,目前,民政工作的内涵主要包括:民间组织登记、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区划地名管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社会救助、殡葬管理、老龄工作、社会工作及福利彩票发行等工作。

第3题:

泪膜的脂质层由何分泌而来

A、主泪腺

B、睑板腺

C、副泪腺

D、结膜杯状细胞

E、Zeis腺


参考答案:B

第4题:

蛋鸡生长阶段跖长和体重发育有何规律?这些规律对你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鸡的体重和今后生产性能的高低取决于骨骼发育程度,胫长的变化又与整个骨架发育呈强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容易测量的胫长来衡量鸡体骨骼的发育。骨骼与体重的生长规律不同,体重在整个育成期逐渐增加;而骨骼在最初10周内快速发育,如迪卡白在8周龄左右胫长85毫米,已完成骨骼发育的81.9%,而体重仅完成46.4%,故育雏期胫长指标更为重要。因此,称重的同时应该测量胫长,并与标准比较,对没达标的雏鸡,找出原因,保证饲料的质量及适宜的环境条件,直到达标后才改喂育成鸡料,不在乎当时的雏鸡周龄。

第5题:

意识形态有何政治功能?


正确答案: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提升社会主导价值;引领政治社会化过程;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第6题:

肝小叶呈何形态?其由哪些结构组成?各结构又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 形态:多角棱柱状。
组成: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胆小管。
中央静脉:汇集肝血窦的血液,将其注入小叶下静脉。
肝血窦:有利于肝细胞和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胆小管: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胆小管。

第7题:

CMV和TMV在自然形态和自然传播途径有何差异?


正确答案: TMV粒体为直杆状,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CMV粒体呈二十面体的球形,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其中以桃蚜和棉蚜为主。

第8题:

和尚的名称由何而来?


参考答案:
  俗称佛教徒为“和尚”,此名何来,这要从佛教教义讲起。佛教认为,生老病死皆为苦难,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所以必须灭去一切欲望,潜心修行,与世无争,忍受人间一切痛苦。佛教的处世哲学是“调和”,“和”,即忍耐与顺从,是佛教徒所崇尚并遵守的修行的根本方法。例如《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所说,“如来以和为尚”,也就是说,佛所崇尚的是“和”,这就回答了佛教徒为何会称为“和尚”的问题。

第9题:

脊髓背角的细胞构筑可分几个板层,伤害性信息传递主要与何层相关,该层有何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 1964年,Rexed根据猫脊髓的细胞构筑特征,将脊髓分为10个板层,后来证实,这一细胞构筑特征在其他动物亦有类似的发现。从背角边缘层到基底部可分七个板层。伤害性信息传递主要与Ⅱ层,即胶质区相关。其胶状质的形态是由于此部含有大量小细胞和无髓纤维,如用髓鞘染色,在显微镜下,此部略亮而透明,类似双眉,易于看清。其中背侧部(Ⅱ0)和腹侧部(Ⅱi)分别以柄细胞和岛细胞居多。前者多为兴奋性神经元,后者大多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们是在疼痛传导的闸门控制中起重要作用,这在近年来特别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第10题:

“台湾”名称由何而来?


正确答案: 台湾在历史上有许多名称。依次称为“岛夷”,“岱员”,“雕题国”,“瀛州”,“东鲲”,“夷洲”,“琉求”,“燮求”,明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1590年,葡萄牙人称台湾岛为“福摩萨”,意为“美丽之岛”。公元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前后,中国官书中正式使用“台湾”一词。到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