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将为富人、富商辩护的思想上升到另一层面,强调“保富”的南宋思想家是()。

A.刘晏

B.李觏

C.叶适

D.马瑞临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述李觏的社会思想。


正确答案: 1.对立的探讨:“礼本论”礼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一种需求。
辅之以刑政,利是治世的根本大法,一切伦理需求都归为礼。
2.周礼致太平:
(1)节约必须解决之问题:裁减军备,强兵;裁减冗吏;富国、富民的办法也是节俭。
(2)开源的措施:务本抑末,“末”是商业,打击商人,劝导百姓务本;均田。
(3)强兵:“乡军”用军队的编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祭祀之礼与习武结合起来。
3.平土均田:实行周之井田制。

第3题:

李觏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是其富国主张的理论基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简述颜李学派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清初著名思想流派,以颜元及其弟子为主,其主要经济思想有:
1、肯定物质经济问题的首要地位。自唐末开始,讳言财利的儒家教条为人所反对,但颜李学派是第一次把物质财富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与宣扬。甚至主张把“理财”设为学习的专科或定为国家考试取士的科目之一。2、为工商辩护。提出“工虽不及农所生之大,而天下货物非工无以发之、成之,是亦助天地也。”其代表之一王源主张提高商业的社会地位,反对传统的轻商观点,指出“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坚持商人挤身于士大夫之列。
3、土地思想。
第一,土地共同享有思想。“天地间田,宜天地人共享之。”
第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平书订》卷7说“明告天下以制民恒产之意。谓民之不得其养者以无立锥之地。所以无立锥之地者以豪右兼并。今立法,有田者必自耕,毋募人以代耕。不为农则无田,士商工且无田,况官乎。官无大小皆不可以有田,惟农为有田耳。天下之不为农而有田者,愿献于官则报以爵,愿卖于官则酬以资,愿卖于农者听。但农之外无得买。而农之自业一夫勿得过百亩。”
4、商税政策。王源主张废除对物课税制度,实行类似所得税制的新商税。坐商按资本的月利一分的基础抽
取十分之一,全年抽取资本总额的1.2%,行商每次交易抽取每次资本额的1%。对于盐、茶、烟、酒四类特殊商品,仍实行按物课税。

第5题:

《美芹十论》的作者是()

  • A、辛弃疾
  • B、苏轼
  • C、李觏
  • D、陈亮

正确答案:A

第6题:

李觏


正确答案: 字泰伯,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第7题:

从总体上看,李觏的思想带有强烈的()

  • A、个人主义倾向
  • B、集体主义倾向
  • C、功利主义倾向
  • D、行为主义倾向

正确答案:C

第8题:

论述李觏的义利观。


参考答案:李觏的义利观主要体现在他的利欲论中。李觏的义利思想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利欲观主要论证了求利的合理性和利与义的统一性。关于言利的合理性问题,首先,李觏认为“夫礼之初,顺人之性欲,而为之节文者也”,这就是说李觏认为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是自然的,为了满足这种欲望而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求利,是礼仪产生的基础。而且“食不足,心不常,虽有礼义,民不可得而教也”,也就是说失去了物质利益这个前提,礼仪也就不能够存在了。李觏不仅把礼义从抽象的理论说教中,还原为实在的经济生活,而且明确地指出:没有利欲这个前提条件,就没有礼义的起源,伦理纲常也就不能赖以生存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利欲的合理性。该种认识中和了传统的义利思想“义重于利”的极端认识。而关于义利统一性的认识上,为了论证利与义的统一性,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解释。李觏突破了历史上将礼、乐、刑、政、仁、义、理、智、信并列的传统说法,而是把礼抬高到首位,认为礼是其余七者之本,这七者实际上就是礼的体现。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把经济生活纳入到了礼的内涵,认为物质财富本身也是礼义的组成部分。

第9题:

《强兵策》的作者是()

  • A、李觏
  • B、岳飞
  • C、范仲淹
  • D、辛弃疾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李觏对“讳言财利”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当时社会上的保守派和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正统经济思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