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类型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贫困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相对贫困: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时的生活状况。
绝对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
②客观贫困:是指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些人所处的贫困状态;
主观贫困:指某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他们自己处于贫困状态
③区域贫困:指根源于不同的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和历史机遇的区域连片分布的贫困
个体贫困: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和机会不均等原因导致的贫困,这种贫困的发生与区域无关
④长期贫困:是指一个个体经历了5年或5年以上的确切的能力剥夺。
暂时贫困:是指因自然灾害、疾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的贫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贫困的类型有()

A.轻度贫困

B.中度度贫困

C.高度贫困

D.绝对贫困

E.相对贫困


参考答案DE

第2题:

2018年贫困县“九有一低于”中“有特色产业”标准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一是第1小点调整为:有“5+2”个特色产业,且覆盖全县80%以上(含)的贫困户(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主要劳动力长期在外务工的贫困户)。二是第2小点不变。三是新增1个条件:每个贫困村有3—5名(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第3题: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有哪些支持政策?


参考答案: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有关规定,主要有四项:一是从2019年1月1日起,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二是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失业保险参保企业,可以将稳岗补贴标准提高到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60%;三是对深度贫困地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的申领条件放宽到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2个月及以上;四是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享受稳岗补贴政策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第4题:

贫困的类型有?


正确答案: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社会救助制度无法消灭相对贫困,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就更是这样。
(2)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产与生活在经济上的最低标准。广义贫困则是指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贫困的因素。
(3)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

第5题:

开县有多少贫困村?贫困村是如何确定的?对贫困村有哪些优惠政策?


正确答案:我们平常所说的贫困村即市级贫困村,我*县现有市级贫困村112个,是2005年“十五”期末由全*市统一调整确定的。贫困村确定的程序是:由各村委会申请,乡镇、街道办审核,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扶贫办备案。由于市级贫困村的调整是由全国统一安排的,且有数量限制,所以县上也不能随时进行调整。近年来,贫困村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十一五”期间,所有市级贫困村都实施了整村推进建设,一类村享受了扶贫资金60万元,二类村享受了扶贫资金40万元。2009年开始,我*县又轮流启动了整村扶贫建设,每个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为100万元,分两年完成投入,共有31个村已经完成投入。2011年及以后启动的整村扶贫村,因政策调整,建设时间延长至3年,总投入增加到150万元,目前有22个村已完成建设。除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外,县级各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上向贫困村进行了倾斜投入。同时,贫困村在扶农助农、扶贫培训等方面也给予了优先安排。

第6题:

贫困群众危房改造的对象有哪些?贫困群众如何申请危房改造?


正确答案:危房改造救助对象有:民政部门管理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享受国家定期定量补助的精减职工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家庭,总工会管理的特困职工家庭和残联管理的特困残疾人家庭;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管理的低保边缘家庭。
危房改造救助对象向所在社区或村(居)委会社会救助室提出书面申请;社区或村(居)委会社会救助服务室及时将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初审,认为符合条件的上报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经核实后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须填写《危房改造申请表》;属市、县(区)民政局审批的,由乡镇(街道)救助管理服务站及时上报市、县(区)民政局,属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申请批准后,由救助对象所在地社区或村(居)委会社会救助服务室负责实施;危房改造完工后,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对改造情况进行验收通过后,并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站及时将救助资金发放到救助对象家庭。

第7题:

试述贫困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答案: ㈠贫困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是个人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
㈡类型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个人和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
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2初级贫困和次级贫困——朗特里
初级贫困实际上相对于绝对贫困,不过它更强调贫困的客观性,也就是生存资源的绝对缺乏。
次级贫困更强调导致贫困的主观因素,是由于不当消费所导致的。
3过渡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持续的时间上看
过渡性贫困是在特定时期内陷于贫困的状况。
持续性贫困是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意摆脱其贫困地位的一种情形。
4公开贫困与隐蔽贫困——贫困的认定和测量
公开贫困大体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
隐蔽贫困是指南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用一般的平均指标完全可能掩盖大量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财富或收入分配非常不均的情况下。
5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成因
制度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相对缺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6国内贫困和国际贫困

第8题:

做好高校贫困生的助学工作,首先要做好贫困生的身份确定。请简述确定贫困生的主要途径和渠道有哪些?


正确答案:由学生本人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县民政局、乡镇政府、村委会、接到居委会厨具贫困证明;班主任、同学、室友反映情况;通过调查饭卡等的消费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水平;日常谈话、侧面了解等内容。

第9题:

什么条件下属于农村贫困户?农村贫困户如何确定?对农村贫困户有哪些优惠政策?


正确答案: 我们现在所提的农村贫困户,就是已进入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的农村扶贫对象户。开县现有农村贫困户11.3万人。农村扶贫对象户的条件是:具有农村户籍,具有可开发能力,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全国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户的确定,是由重庆市统一安排,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调整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份。农村贫困户确定的程序为:第一步村民申请;第二步村民民主推荐;第三步入户调查;第四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第五步村级初审;第六步是乡镇复核;第七步县级确认;第八步市级复查。贫困户家庭及成员信息最后由各乡镇街道录入贫困户信息系统,由重庆市扶贫办对系统信息统一管理。
农村贫困户目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读书:就读中职的贫困生除享受普惠政策外,可额外享受学费全免,是住读生的住宿费全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职一、二年级的学生,高职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可向所在乡镇街道申请,经核实后享受每人、每学年1500元的雨露计划改革补助资金;就读普通高中的贫困生可额外享受学费全免政策,寄宿生还可享受生活补助;部分农村初中、小学的贫困学生还可以享受免费午餐政策待遇。
2.扶贫培训: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可免费参加扶贫部门举办的雨露技工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3.高山生态扶贫移民:被纳入规划区域的贫困户,凡自愿实施搬迁的,可优先享受高山生态扶贫移民补助政策。
4.产业发展:贫困户可优先安排给予产业发展资金到户扶持。

第10题:

贫困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相对贫困: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时的生活状况。
绝对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
②客观贫困:是指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某些人所处的贫困状态;
主观贫困:指某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他们自己处于贫困状态
③区域贫困:指根源于不同的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和历史机遇的区域连片分布的贫困
个体贫困: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和机会不均等原因导致的贫困,这种贫困的发生与区域无关
④长期贫困:是指一个个体经历了5年或5年以上的确切的能力剥夺。
暂时贫困:是指因自然灾害、疾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