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 )处理。

题目
多选题
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 )处理。
A

堆载预压法

B

换土法

C

强夯法

D

排水固结法

E

灰土挤密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0 年真题)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 )处理。

A.堆载预压法
B.换土法
C.强夯法
D.排水固结法
E.灰土挤密法

答案:B,C,E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用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2题:

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 )处理。
A.堆载预压法 B.换土法
C.强夯法 D.排水固结法
E.灰土挤密法


答案:B,C,E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 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3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消除地基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压缩层厚度的2/3
B.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2/3,并应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不大于20cm
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答案:A,B,C,D
解析:
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要求:①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地基压缩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应小于100KPa。②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湿陷性黄土场地甲类建筑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处理厚度应符合的要求:①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底面以下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止。②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底面以下的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第4题: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换土法
B.强夯法
C.砂桩法
D.挤密法

答案:C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因地制宜进行处理。故选择 C选项。

第5题:

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 )处理。

A、堆载预压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排水固结法
E、灰土挤密法

答案:B,C,E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

第6题: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A、换土法
B、强夯法
C、砂桩法
D、挤密法

答案:C
解析:
教材P20
【知识点】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

第7题:

(2010 年真题)深厚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可采用()处理。

A.堆载预压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排水固结法
E.灰土挤密法

答案:C,E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用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8题: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答案:A,B,C
解析:
A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025—2004)第6.1.5条第1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B项,根据第6.1.5条第2款规定,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CD两项,根据第6.1.5条第3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时,对多层建筑宜采用整片处理,地基处理厚度分别不应小于3m或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单层或多层建筑均不应大于200mm。

第9题:

属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有()。

A、灰土垫层法
B、冻结法
C、强夯法
D、预浸法
E、化学加固法

答案:A,C,D,E
解析: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灰土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因地制宜进行处理。

第10题: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因和外因、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内因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受水浸润后,这些可溶盐被溶化,大大减弱土中的胶结力,使土粒容易发生位移而变形。同时,黄土受水浸润,使土粒周围的薄膜水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在压密过程中起润滑作用。外因是由于大量的水浸入地基,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润黄土地基。
黄土的湿陷等级按总湿陷量分为三级:
总湿陷量小于等于30cm为轻微湿陷
30~60cm中等湿陷
大于60cm严重湿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