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

  • A、多次输血
  • B、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储存过久
  • C、RH因子所致溶血
  • D、输入异型血
  • E、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溶血反应

正确答案:B,C,D,E

第2题:

辣椒“三落”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原因:(1)是低温影响授粉受精,引起落花。(2)是高温,干旱引起病毒病;(3)是偏施氮肥,枝叶徒长。(4)是营养不良,光照不足。(5)是高温雨涝,使根系吸收能力减弱。(6)是病虫为害。
2、防治措施:(1)培育壮苗。(2)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偏施氮肥,及时追肥浇水和排涝。(3)采取地膜覆盖等措施,早春尽量提早定植,减轻病毒病为害。(4)及时防治病虫害。(5)应用生长调节剂,防落素25~30mg/kg,在开花期喷花,能有效防止落花,提高产量。

第3题:

输血中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原因:
(1)输入了异型血。
(2)输入了变质血。
(3)Rh因子所致溶血。
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3)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5)碱化尿液: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
(6)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作好记录。
(7)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8)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第4题:

简述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我国南方红壤区防治土壤侵蚀,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自然因素
1)土地渗透性,抗冲性
2)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大小,影响对地面的打击和冲刷强度增加
3)植被的枝叶、植被落叶、根茎、草被、腐殖质的多少,影响植被对保护地面和水土流失状况。
4)地形因素
a地形高度的影响
b坡度的影响
c坡长的影响
社会因素
1)人口增长
2)森林管理
3)不合理的开荒和垦殖
4)建设工程
治理
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法
1、生物措施
2、工程措施

第5题: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精神过度紧张;
②空腹献血;
③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
④晕车后献血;
⑤采血不顺利。

第6题: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①输入异型血。②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③Rh因子不合。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安慰患者。③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⑥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第7题:

引起土壁塌方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主要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土壁塌方原因有:
(1)边坡过陡,使土体稳定性不够。
(2)雨水、地下水渗入,使土体泡软、重量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
(3)坡顶上边缘大量堆土或停放车辆等荷载,使土体剪应力超过土体抗剪强度。
(4)土方开挖顺序、方法没有遵循“从上往下,分层开挖;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原则。
防治措施有:
(1)放足边坡;
(2)设置支撑;
(3)减少上部荷载。

第8题:

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生条件:
(1)必要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通常发生在Cu>10的土中。
(2)水力条件:动水力能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防治原则:
(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
(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第9题:

变态反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要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动物的再次接触;
2、用脱敏疗法改善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大剂量注射血清前的先小量多点皮试,然后中量、大量使用);
3、如果动物在注射后短时间内出现不安、颤抖、出汗或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症状,首先用0.1%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大动物5~10ml、中小动物2~5ml),并采取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钙制剂。

第10题:

试述青霉素发生变态反应的原因及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⑴原因:青霉素溶液中的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6-APA高分子聚合物所致,机体接触后可在5~8天内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时即产生变态反应。
⑵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①仔细询问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②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③避免在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④不在没有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和抢救设备条件下使用
⑤初次使用,用药间隔3天以上或换批号者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⑥注射液需临用现配
⑦患者每次用药后需观察30分钟,无反应者方可离去
⑧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首先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加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同时采用其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