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点过烧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题目
问答题
焊点过烧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焊点过烧的产生原因:变压器级数过高;通电时间过长;上下电极不对中心;继电器接触失灵。
防治措施:降低变压器级数;缩短通电时间;切断电源,校正电极;清理触点,调节间隙。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O2气体保护焊气孔缺陷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CO2气体不纯或供气不足;
2、焊时卷入空气;风大、保护不完全;
3、喷嘴被飞溅物堵塞、不通畅;
4、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过大;
5、焊接区表面污染、油、锈、水分未清除;
6、电弧过长、电弧电压过高;
7、焊丝含硅,锰量不足。

第2题:

CO2气体保护焊防止飞溅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1)采用含有锰、硅脱氧元素的焊丝。
(2)采用直流电源反极性。
(3)调节串入焊接回路的电感值,以限制电流增长速度。
(4)尽量采用短路过渡的熔滴过渡形式。
(5)选择合适的焊接规范。

第3题:

简述产生未焊透与未熔合有哪些原因?


参考答案:产生未焊透和未熔合的原因有:
(1)焊接电流过小或气焊火焰能率过小。有时焊接电流过大,导致焊条过早熔化,也会出现未熔合现象
(2)焊件坡口角度过小,间隙太窄或钝边过厚
(3)焊接速度过快
(4)焊条倾角不当以及电弧偏吹,使一边的热量散失过快
(5)焊件表面有氧化皮或前一道焊道表面残存的熔渣未清除,造成“假焊”现象

第4题:

闪光对焊异常现象中如果出现“焊缝金属过烧”现象,应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进行焊接缺陷消除()

  • A、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大预热程度
  • B、减小预热程度
  • C、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
  • D、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 E、不需预热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防止炉排被烧穿有哪些原因及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原因:
(1)煤进炉速度快,
(2)停推时结焦,推动时煤赶堆,燃烧不均匀,
(3)进煤速度大于燃烧速度,燃烧不完全。
解决措施:
(1)降低推煤机转速,
(2)改用慢速连续进煤,不能间歇进煤,
(3)降低进煤速度。

第6题:

试分析机车轴重转移的产生原因及减少轴重转移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轴重转移的产生原因:牵引力是发生轴重转移的根本原因。轴重转移的数值随牵引力的增大而 增大。轴重的转移,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原轴重的20%或更高。在机车运用中产生牵引力时,由于车钩距轨面有一定的高度,与轮周牵引力不在同一高度,后部列车作用于车钩的拉力与轮周牵引力形成一个力偶,使前转向架减载,后转向架增载。
为满足牵引力要求,减少轴重转移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牵引电机须顺置排列。
②采用低位牵引杆装置。
③采用静挠度大的轴箱一系弹簧。
④二系悬挂采用静挠度小的橡胶弹簧。

第7题:

CO2气体保护焊防止飞浅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CO2气体保护焊防止飞溅产生的措施有:
(1)采用含有锰、硅脱氧元素的焊丝。
(2)采用直流电源反接极。
(3)调节串入焊接回路的电感值,以限制电流增长速度。
(4)尽量采用短路过渡的熔滴过渡形式。
(5)选择合适的焊接规范。

第8题:

防治电阻点焊焊点过烧的措施有()。

  • A、降低变压器级数
  • B、缩短通电时间
  • C、切断电源,校正电极
  • D、清理触点,调节间隙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为防止钢件淬火缺陷的产生,应该在工艺上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1,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
2,合理选用淬火介质,使其冷却速度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3,正确选用淬火方法。

第10题: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①输入异型血。②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③Rh因子不合。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安慰患者。③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⑥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