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乌桓校尉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护乌桓校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护乌桓校尉


正确答案: 官名。西汉初年,乌桓臣服于匈奴。汉武帝时霍去病率军击破匈奴后,把一部分乌桓徙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设护乌桓校尉进行监督,以其侦伺匈奴动静。东汉于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境)复置,兼领鲜卑,并管理鲜卑与乌桓互市事务。魏晋沿设。

第2题: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出自王维的《出塞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乌垒城先后设置了()

A.使者校尉

B.西域都护

C.安西都护

D.北庭都护


参考答案:A, B

第4题:

匈奴控制西域后,为管理西域,设置了().

  • A、安西都护
  • B、僮仆都尉
  • C、西域都护
  • D、使者校尉

正确答案:B

第5题:

护羌校尉


正确答案: 西汉至西晋时镇抚羌人的军事长官。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将李息平定羌乱后,始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羌众,设府于金城郡令居城(在今永登县)。其职责是加强对羌人的安抚、管理,发生变乱时则率兵镇压。此校尉不但司理金城郡内的羌事,也负责河西诸郡及陇西、安定、天水等郡的羌事。东汉建初元年(76年)重设护羌校尉,任命得力将领充任,先后设治所于安夷(今青海东部之平安县)、临羌(在今青海湟源县东)、襄武(在今陇西县东南)、张掖(在今张掖市西北)、令居等地。东汉末至曹魏时,护羌校尉由金城郡太守兼领,晋时改由秦州刺史兼领,后废。

第6题: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王维《出塞作》)

  • A、江
  • B、辽
  • C、北

正确答案:B

第7题: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乌垒城先后设置了()

  • A、使者校尉
  • B、西域都护
  • C、安西都护
  • D、北庭都护

正确答案:A,B

第8题:

汉朝政府派往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是:
A.西域都护 B.使者校尉
C.西域长史 D.戊己校尉


答案:B
解析:
张骞通西域之后,汉王朝派往西域各地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派往汉朝的使者络绎不绝,各族商人也频繁地往来于内地和西域之间。在当时人烟稀少、道路艰险的情况下,为了保障这条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汉朝政府于公元前101年设置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积谷,以供应出使西域的使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派驻西域的第一个官员。故本题答案选B。

第9题:

乌桓


正确答案: 也称“乌丸”,东胡族的一支,居今辽河中上游。秦汉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母权很重。汉初附于匈奴。汉武帝时南附汉朝,迁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东、辽西等地。汉魏设置护乌桓校尉。乌桓以畜牧业为主,辅以游猎、农耕。妇女能刺韦,男子能锻铁为兵器。每年在上谷、宁城等处和汉朝互市。其社会组织形式,分为部、邑、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迁乌桓万余落于中原,逐渐与汉族同化。

第10题:

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正确答案: 汉武帝牌使者、校尉进驻属国内附加强沟通和影响,后改设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最高军事指挥官;东汉魏晋南北朝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别管理,即设置民族校尉。;职权基本上同西域都护,有固定的驻地,是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行政组织,代表政府对所部的少数民族实行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