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镇墓俑的影响。
在西安、洛阳地区唐墓出土的各类随葬品中,镇墓俑以其丰富的出土量、清晰的演变序列及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无纪年唐墓分期断代的标准器之一,尤其是这一俑群中最能代表社会文化气息的武士状、天王状镇墓俑,其形象由于与唐代流行文化的因素息息相关而备受学界关注。
第2题:
王士性墓址在临海哪里?()
第3题:
在四川境内所发现的著名陵墓中,以()最具代表性,它是唐、五代时期罕有身
A.建筑
B.刘备墓
C.王建墓
D.朱有爆墓
第4题:
明清时期,()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镇”。
第5题:
朱然家族墓曾出土过文物木屐。
第6题: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也先曾决意加害朱祁镇,但因()意外事件发生而停止动手。
第7题:
曾国藩墓位于望城县坪塘镇桐溪寺,占地3000多平方米,其建筑由()所组成。
第8题:
隋唐中原镇墓俑的分期与特征。
①隋代(581~618年)
基本沿袭南北朝遗风,镇墓俑通常成对出现,均瘦身,一人面,一兽面,可分为陶制和瓷质两种。
以河南省安阳市北郊,1959年发掘的张盛夫妇墓为例(葬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出土一对镇墓俑,均作蹲坐姿势,身躯上挺,脸稍商鞅,双耳垂肩,独角,肩部刻印双翼,基本有成簇鬃毛,脑后插冲天戟,下有长方形托板。
②初唐(618~683年)
上承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也初步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成对的镇墓神兽多与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佣伴出。开始出现深目鼻高、络腮胡须和胡人形象,此外,个别还有一身双面。
③盛唐(684~756年)
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上层人物的墓葬中出现大量躯体高达,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可怖的三彩镇墓俑,天王用开始成为随葬佣之中的重要角色。
④中唐(757~805年)
开始出现衰落退化的迹象,出土数量大减,切制作粗糙,躯体矮小,形貌代办,缺乏生动气韵。
⑤晚唐(806~907年)
中原地区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佣小时,墓中开始流行随葬贵重华丽的金银器以及锦绣为饰的木佣、胸佣(伴身佣)、金属佣等。
第9题:
镇墓瓶
第10题:
朱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