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题目
单选题
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参考答案:B

第2题:

农奴阿列克谢生于19世纪20年代,在他中年时期成为这个国家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促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

A.俄国1861年改革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A
解析: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可以向地主出钱购买一块份地,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3题:

下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运动中,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美国南北战争一②德意志统一运动③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正确答案:C
C【解析】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此前的美国独立战争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南北战争只是继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不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是由封建王朝领导的反侵略斗争,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性质。德意志统一运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第4题: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和彼得一世的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

  •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B、建立强大的海军
  • C、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 D、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D

第5题:

促使英国入侵西藏的导火线是什么?


正确答案: 谣传竞争对手俄国已经侵入了西藏。

第6题:

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是俄国18世纪的两次重大改革之一。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第8题:

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


参考答案:

⑴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形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⑵不同点:①原因不同: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②内容不同: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③历史意义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


第9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C、袁世凯称帝
  • D、五卅惨案的发生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彼得二世改革时期沙龙作为西华改革的产物进入俄国。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