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

题目
问答题
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


参考答案:

①首重“人品”的修养。所谓“人品高,用墨无法。”强调一个画家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格品质。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仅要凭借艺术技巧来完成他的创作,更重要的是要求画家以高尚的人品来影响他所要表现的题材,使绘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②重视“读万卷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文艺理论等,以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
③注重“行万里路”。即深入生活,开阔胸襟,积累创作素材。
④强调“目饱前代奇迹”。继承一切优秀艺术传统,借古以开今。
⑤重视修身养性。见清代张式《画谭》:“言身之文,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平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张式所说的“修身”,是指绘画者所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和与儒学长期崇奉“修身”、“务本”的教育分不开的。故画家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而这又与读书学问修养分不开的。十二、章法、款识论


第2题:

试述中国历代画论中关于“写神”论。


参考答案:

①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论点。指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主张“以形写神”。
②谢赫“气韵生动”对神韵的认识。指气度、神韵。
③苏轼《传神记》。“传神与相一道”,指观察、捕捉对象神态对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
④陈郁《论写心》。“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指写神更要写心。


第3题:

论述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陈列艺术形式设计与博物馆性质、类型和任务相适应。将博物馆特点的展品,组成有科学体系、内容比较固定和常年对外开放的展示形式。区别于内容专一、经常更换的临时展览。陈列艺术形式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运动,它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美特别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美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美观是陈列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才是陈列艺术形式设计的表现手法。

第4题:

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早期创作的特定思想情绪的艺术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茅盾的文学创作开始于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矛盾着的茅盾。他写《蚀》时,思想充满矛盾,因为当时的时代,社会,人们都是充满着矛盾的,茅盾只是客观如实地反映。《蚀》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观察到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的矛盾以及作者自己的重重矛盾。《蚀》三部曲描写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幻灭到动摇,从追求又归于幻灭的过程。一方面以他们的生活道路和失败命运为主展开关于时代和社会的描写,另一方面对他们的个人主义的苦闷牢骚和颓废倾向没有进行足够的批判,再者作品反映的政治局势和革命前途也暗淡无光,这些都是作者当时痛苦消沉思想情绪的自然流露。作为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人们从中认识到那个矛盾时代,部分青年是怎样忍受着精神的折磨,经历着怎样曲折,痛苦的历程。
在艺术上,茅盾早期创作显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茅盾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人物,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开发后再现于作品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蚀》第二部《动摇》中的方罗兰的迟疑不定,不能果断走上革命道路的性格,正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迷茫,找不到正确方向的真实再现。作者特别善于描绘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静女士的怯弱,游移,多愁善感;章秋柳的放荡、颓废、以享乐和感官刺激来“报复”她所厌恶的现实的做法等,作者借助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病象。
(2)在作品的结构上,茅盾虽然没有直接把纷纭复杂的风云展现出来,却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在时代中的沉浮,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蜕变。作者自觉地贴近生活,迅速地反映时代的变化,使得他早期创作富于历史感和时代感。

第5题:

例举历代评论家对谢赫的“气韵生动”一语的发挥与应用。


参考答案:

①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把“气韵生动”说得很神秘,认为是“生而知之”的,“不可能学”的,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②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
③元代扬维桢《图绘宝鉴序》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虽然与北宋郭若虚有同样的见解,不过,他认为“也有学得处”,只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来,皆为山水传神矣”。即由画家主观的修养发而为客观的表现,做到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画家的气韵、对象的气韵与画上的气韵三者的统一。
⑤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
今天的绘画,仍然强调要有气韵,苟无气韵,即无生命,绝不能成为一幅好作品。


第6题:

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


第7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形”的论述。


参考答案:

①战国韩非《韩非子》。
②西汉刘安《淮南子》。
③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
④元代倪瓒《清閟阁全集》。
⑤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


第8题:

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


参考答案:

1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2明代董其昌《画旨》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约略取之,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
3明代戴熙《习苦斋花絮》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胜,各不相袭。
4清代郑板桥《郑板桥集》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纱窗子上,变拈毫素写将来。
5清代李方膺题画梅诗诗中“花前落墨迟”即强调意在笔先,进行艺术构思,从触目横斜千万朵梅花中,捕捉最使人赏心的两三支,经过剪裁加工,创造出比自然梅花更美更典型的艺术形象。


第9题:

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早期创作的特定的思想情绪和艺术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茅盾的文学创作开始于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可说这一时期是矛盾着的茅盾。他写《蚀》时,思想充满矛盾,因为当时的时代、社会、人们都是充满矛盾的,茅盾只是客观如实的反映。《蚀》真实的反映了作者观察到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的矛盾以及作者自己的重重矛盾。《蚀》三部曲描写了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幻灭到动摇,从追求又归于幻灭的过程。一方面以他们的失败道路和失败命运为中心来展开关于时代和社会的描写,另一方面对他们的个人主义的苦闷牢骚和颓废倾向没有进行足够的批判,在这作品反映的政治局势和革命前途也暗淡无光,这些都是作者当时痛苦消沉思想情绪的自然流露。作为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人们认识到那个矛盾时代,部分青年是怎样忍受着精神的折磨,经历着怎样曲折、痛苦的历程。
在艺术上,茅盾早期创作显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茅盾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人物,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开发后再现于作品之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蚀》第二部《动摇》中的方罗兰的迟疑不定,不能果断走上革命道路的性格,正式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迷茫,找不到正确方向的正式再现。作者特别善于描绘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静女士怯弱、游移、多愁善感;章秋柳放荡、颓废,以享乐与感官刺激来“报复”她所厌恶的现实,作者借助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病象。
第二,在作品的结构上,茅盾虽然没有直接把纷纭复杂的风云展现出来,却通过作品中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使读者窥伺到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蜕变。作者自觉地贴近生活,迅速地反映时代变化,使得他早期创作富于历史感和时代感。

第10题:

()是中国最早详细地论述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著作。

  • A、《宣和画谱》
  • B、《历代名画记》
  • C、《集古录》
  • D、《清异录》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