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明实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明朝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明朝共修成太祖至熹宗十三朝实录,记载十五帝(建文附太祖,景泰附英宗),其中《崇祯实录》为后人所补辑。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灾祥以及帝王婚丧、生子命名、祭祀等。史料价值颇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录体史书创始于()时期,至唐代,嗣君时期编撰先帝实录,成为一个惯例,而且唐代以后各朝代都沿袭此制。


正确答案:南北朝

第2题: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包括口头演讲、课堂教学实录和()。


正确答案:采访记录

第3题:

引用未成文的口语实录,是否可以将作者不同时间多次的口语实录自行综合()

  • A、是
  • B、否
  • C、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B

第4题:

“胤禛最贤,日后立为嗣皇”出自:()

  • A、《满洲实录》
  • B、《清世宗实录》
  • C、《清史稿》
  • D、《李朝景宗实录》

正确答案:D

第5题:

实录编纂


正确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十三朝,均修纂档案编纂皇帝实录,累计3045卷。

第6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实录是()。


正确答案:明实录

第7题:

什么是教学实录?


正确答案: 教学实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文字或录象再现。

第8题:

()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正确答案:杨士奇

第9题:

撰修实录


正确答案:实录,“是根据日历编纂而成的,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史事,其载体也和日历一样属于编年体。”

第10题:

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了严格的实录精神。请结合文学史简述这种实录精神和创作原则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最早肯定司马迁的“实录” 精神的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他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他的“实录”精神,他收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例如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的精神。
这种“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的史学著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更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受到过这种“实录”精神的影响。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也都以“实录”指导自己的创作。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