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姓和氏有何不同?

题目
问答题
春秋时姓和氏有何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时姓和氏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般贵族才有姓氏春秋之时,百姓即指代贵族,氏是由姓延伸出来的,比如春秋战国时的秦国赢姓赵氏嬴政也叫做赵政。


第2题:

今天人们经常以“姓氏笔画”为序来排名,其实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以下关于“姓”“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姓”源于母系社会,“氏”源于父系社会
B秦汉以后, 出现姓名合一的倾向,姓和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
C中国最早的氏,大都从“女”旁,如姬、姚、姜、嬴等
D一般女子称“姓”用来“别婚姻”,男子称“氏”用来“明贵贱”


答案:C
解析:
解析
A项说法正确,根据《通志·氏族略》,女子为“姓”在母系社会,男子为“氏”在父系社会;
B项说法正确,秦汉以后,出现姓名合一的倾向,姓和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
C项说法错误,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都是从“女”旁,如姬、姚、姜、嬴等,说明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妇女地位举足轻重,是“姓”而不是“氏”;
D项说法正确,古时女子嫁人之后从夫姓,男子用氏来区别贵贱的说法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C。

第3题:

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贵族才有姓,平民无姓。
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是不变的,氏可以变,也可以自立。
我国的姓氏,在上古以前,是分离的;在战国以后,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

第4题:

先秦时期,姓和氏往往区别分明,那么春秋战国时楚国国君的姓和氏分别是()。


正确答案:芈、熊

第5题: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有相同的含义。


答案:错
解析:

第6题:

秦始皇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氏和姓逐渐混同。( )


正确答案:×

第7题: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哪个人物的称谓是由姓和名构成的

A. 鲁班
B. 屈原
C. 苏东坡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第8题:

《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


正确答案:

第9题:

在艾氏卡法测定煤中全硫时,使用艾氏剂有何作用?
艾氏剂中的氧化镁熔点高,用它防止碳酸钠在较高温度下熔化烧结,使艾氏剂与试剂保持疏松状态,便于空气渗入,增加试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氧化镁也能与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镁,并进一步氧化成硫酸镁。试样中的硫酸盐硫与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转化为硫酸钠,从而保证艾氏卡法所得结果为全硫的含量。

第10题: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