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有行书墨迹《()》传世,高闲有草书墨迹《()》存世。

题目
填空题
杜牧有行书墨迹《()》传世,高闲有草书墨迹《()》存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张好好诗并序》、《千字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兰亭序》存世唐募墨迹以()为最著。

A.“神龙本”

B.“安溪本”

C.“火居本”

D.“曌本”


参考答案:A

第2题:

著名的狂草墨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 狂草书体,最早称为“一笔书”,是汉末张芝创造的。但“一笔书”是什么模样呢?据文献记载:“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张芝所写的“一笔书”墨迹,世上早已无存,就连《淳化阁帖》中标题为汉张芝的《知汝帖》等四帖草书,也被米芾鉴定为唐代张旭的作品。在东晋,王献之的草书学张芝,存世的草书墨迹有三行,名为《中秋帖》,后人却认为这是米芾的临本,即是临本,但对“一笔书”的风貌也能得到初步的了解。到了唐代,“四声始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张旭)”。这就是说,狂草这个名称是从张旭时开始的,人们把张旭的草书称为狂草。它和“一笔书”比较,虽在体势连绵方面大约相似,但其内涵已有明显的不同,张旭的草书创作是“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带有很重的感情因素,其风格同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歌一致。“狂草”一词,十分形象地把草书的形式和感情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张旭存世的墨迹只有《古诗四帖》一件,草书四十行,它是由明代董其昌鉴定的,现在也得到人们进一步肯定。观其书迹,虽说渊源于王献之一笔书,但其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表现无遗。丰道生说:“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董其昌也说:“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用笔如锥划沙,纯用中锋,抛弃了以前兼有侧锋的用笔。张旭之后不久,又出现了一个大草书家释怀素,存世狂草墨迹著名的有《自序帖》和《苦笋帖》。《自序帖》有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苦笋帖》仅两行,十四字。品其风貌与张旭接近,明显是受了张旭的影响,而且怀素也坦率地承认,在《自叙帖》中自豪地记载舟对他的评语:“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他那幅笔飞墨舞的《自序帖》就像一组感情奔放的抒情曲,着实动人心弦。
“以狂继颠”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表现特色,所以时人把他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但他们在用笔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黄庭坚曾指出张旭用笔“肥劲”,怀素用笔“瘦硬”。用笔瘦硬就是怀素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和发展。
在宋代,能继承和发展狂草的书家只有黄庭坚,存世的狂草墨迹有数件,最有名的是《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有九十八行,四百七十七字,现藏故宫博物院;《李白忆旧游诗卷》前阙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现流落日本,这两篇均为黄庭坚狂草的代表作,风格大体接近,沈周赞其书日:“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孙承泽亦曰:“字法奇宕,如龙搏虎跃,不可控御,宇宙之奇观也。”黄庭坚自述他草书的渊源,最早师法周越,用笔有抖擞的习气,后来观苏子美书乃得古人笔意,又见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方知用笔之妙,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晚年入三峡,见长年荡浆而大悟笔法。与张旭、怀素的狂草进行比较,黄庭坚的草书表现出笔意古雅,韵度飘逸,感情较为含蓄。固所以南宋姜夔评曰:“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
在明代,善草书者不少,其中以祝允明善狂草最著名,祝允明存世草书墨迹较多,以所书《前后赤壁赋》可为代表,文嘉评其书曰:“枝山(祝允明)此书点画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所谓屋漏痕、折钗股、担夫争道、长年荡浆等法咸备,盖晚年用意之书也。”祝允明传统功力深厚,仅草书方面,对前人的作品无不精心临写,集众所长,表现出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的个人风格。其弱点是用笔稍扁,略少含蓄。

第3题:

罗夏克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正式发表,该测验有10张墨迹图片。()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虞氏书法对后世影响颇大,其甥()则是继响家业者,墨迹有《()》传世。


正确答案:陆柬之,《陆机文赋》

第5题:

罗夏墨迹测验的测验材料有几张全彩色墨迹图()。

  • A、2张
  • B、3张
  • C、5张
  • D、10张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兰亭序》存世唐募墨迹以()为最著。

  • A、“神龙本”
  • B、“安溪本”
  • C、“火居本”
  • D、“曌本”

正确答案:A

第7题:

自晋代以来,凡善书者没有不工行书的,现存的著名行书墨迹有哪些,它们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行书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比楷书简便,又不似草书难认,也易于抒发感情,体变既多,伸缩性又大,常常借助其它书体的笔势来发挥艺术效果,因此,人们都喜欢写行书。至晋代以来,凡是善书者没有不工行书的。历代行书法帖,除了刻帖而外,还有大量的墨迹存世,择其著名的,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伯远帖》,东晋王珣书,是魏晋书法家存留至今最可靠的真迹。共计五行,四十七字。书法峭劲遒逸,谨严纵肆。董其昌说:“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目。”其书风和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相近,与王羲之后期的新体结字迥然不同。《伯远帖》应属于晋代早期的书法风格。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书。王羲之因书艺杰出被后世尊为“书圣”,在他传世的作品中,以行书《兰亭序》为第一,这是古今所公认的。《兰亭序》原本被唐太宗陪葬昭陵,现在流传在世的墨迹本,均是后人临摹本,其中著名的有《褚遂良摹兰亭序》、《虞世南摹兰亭序》、《黄绢本兰亭序》、《神龙本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等等。我们从这些墨迹本中,大体还能追寻到原迹的精神面貌。《兰亭序》布局完美,结构精巧,点画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笔法清新俊逸,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意境,其书风总属秀美范畴。现存王羲之行书墨迹,还有《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修载帖》、《何如帖》、《奉桔帖》、《姨母帖》,均系唐人钩摹本。
《鸭头丸帖》,晋王献之书,行书二行,文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传世著名的墨迹。其书用笔拓宕开廓,情驰神纵,人称“外拓”笔法,与乃父王羲之“内敛”笔法有明显之别,笔势飞动雄武,表现了壮美的书风。王献之存世行书墨迹还有《中秋帖》、《东山帖》、《廿九日帖》,前两帖疑为米芾临本。《汝南公主墓志》,为唐虞世南书,行书草稿十八行,行十二至十五字不等。其书笔势圆活,外柔内刚,体态温润俊秀,遒媚不凡。明王世贞评其书为“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明显地受了江左风貌的影响,体现出初唐风范。一些用笔米芾与之相近,故后世有米临之说。
《梦奠帖》,唐欧阳询书,行书九行,共七十八字。其书用笔劲瘦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结体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乃晚年得意的作品,无怪乎前人评此帖为欧书行书第一。欧阳询还有行书墨迹《卜商帖》、《千字文》、《张翰帖》,疑为摹本,风格与《梦奠帖》相近。纵观四帖,其结体用笔多从北碑中来,是北派书风影响初唐书法的典型。
到了明、清两代,擅长行书的书家不少,其中不乏能自出机抒、独成一家者,如书风遒劲俊美的文征明;风神潇洒古淡的董其昌;雄浑峭拔、飞腾放浪的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貌丰骨劲、味厚神藏的刘墉;骨格清逸、秀韵天成的王文治;参篆隶笔意、似屈铁盘金的何绍基等。他们所遗行书墨迹甚多,要见其影印本亦甚易。

第8题:

怀素,后世将其与张旭并称为“()”,晚唐诗人裴说在《怀素台歌》中将杜甫、李白、怀素喻为“三星”,即文星、酒星、()。其草书墨迹有《()》、《()》、《()》、《()》等。黄庭坚曾评其《自叙帖》曰:“怀素师《自叙》草书数千字,用笔皆如()。”


参考答案:“颠张狂素”,草书星,《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以劲铁画刚木

第9题:

章草遗存下来的墨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简牍书,如《流沙坠简》、《武威汉代医简》。
②纸书《索靖书出师颂真迹》、《急就篇》、陆机的《平复帖》、三国-吴皇象的《急就章》。

第10题:

杜牧有行书墨迹《()》传世,高闲有草书墨迹《()》存世。


正确答案:《张好好诗并序》、《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