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题目
问答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
(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的数量少,质量高。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2)达尔戈梅日斯基,音乐与真理的大师,音乐创作主要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上,重视声乐旋律的写作,主张音乐应与俄罗斯的民族语言紧密结合,侧重对人物心理的独白和精神状态的体验。
(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70年代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组织,主张走格林卡的创作道路,复兴和发展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五人“强力集团”(穆索尔斯基、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巴拉基列夫)。


正确答案:达尔戈梅斯基;柴可夫斯基

第2题:

格里格无论在音乐创作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上都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发展指引了道路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19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兴起的民族主义音乐流派中,柴可夫斯基和“强力集团”的作曲家都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风貌却不同。请简单论述“柴可夫斯基”和“强力集团”作曲家在创作风貌上的区别。


答案:
解析:
在创作风貌上,柴可夫斯基同“强力集团”作曲家之间的确有明显的区别: (1)“强力集团”成员们的创作分别突出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更注重采用农村民歌素材,同时喜欢吸收“异族情调”来丰富俄国音乐,他们的音乐风格较为纯朴粗犷。
(2)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并在各个创作领域都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在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并深入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奥秘,因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精神气质和民族风格上更广泛一些,格调更为高雅和细腻些,同时更加多愁善感些。

第4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
(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的数量少,质量高。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2)达尔戈梅日斯基,音乐与真理的大师,音乐创作主要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上,重视声乐旋律的写作,主张音乐应与俄罗斯的民族语言紧密结合,侧重对人物心理的独白和精神状态的体验。
(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70年代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组织,主张走格林卡的创作道路,复兴和发展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第5题:

民族乐派的思想意识特点和创作共同特点是?


正确答案: 民族乐派最先在俄罗斯,波西米亚,挪威兴起,迅速发展到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芬兰,罗马尼亚,英国和美国,形成十九世纪末欧美民族主义音乐运动的高潮。
思想意识:民族乐派强调音乐的民族因素,民族传统精神的体现。他们主张吸取本国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旋律,舞蹈节奏以及音乐表现形式与手法,反映民族的历史事件,人民的现实生活,表现民族的精神,愿望,性格和风俗,弘扬和发展本国的文化艺术,增强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推动民族主义运动。
特征:他们认为音乐是民族情感理性的表达方式,极富于民族情调和民族风格,作曲家在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时,必定要表现这个民族的观念,意识和感情。
共同点:
1、他们都以民族民间的歌曲,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素材的基础,使音乐语汇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色彩;
2、他们选择民间传说或农民生活内容作为歌剧的题材,创立本国民族的音乐戏剧以表达民族情感和体现民族精神;
3、他们从本国民族诗人,戏剧家,文学家的作品里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声乐曲和或器乐作品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4、他们基于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观念和情趣有时追求音乐异国情调的表现,
5、意大利、西班牙五彩缤纷的、独特的民族格调,为音乐描绘增添更多的民族艺术的特色和魅力。为了体现民族乐派的创作宗旨,他们非常热衷于收集,整理,研究本国的民歌,在其创作中广泛的运用民歌或模仿民歌风格。

第6题: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崛起的一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青年诗人,特别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他们一开始就被当做一个“群体”看待,主要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存在某种共性,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的厌烦,敢于直面当代人复杂与丰富的思想情感。在这些所谓的青年诗人中,还包括一批在延续“十七年”时期诗歌主流传统的同时又重新高扬五四启蒙精神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
在新时期诗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出现。朦胧诗人的集结,以及他们向传统诗艺的冲击和对现代诗艺的追求,使新时期诗歌出现了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的浪潮。因此,以谢冕为代表的诗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第7题:

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达尔戈梅斯基;
柴可夫斯基;
五人“强力集团”(穆索尔斯基)

第8题:

()的德沃夏克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A波兰

B挪威

C俄罗斯

D捷克


D

第9题:

“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归来”的诗人主要指由于政治等原因自50年代以来陆续离开诗坛,现在又重新回来的诗人,故又称“复出”的诗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中受到牵连的“七月派”诗人,如鲁藜、绿原、牛汉、曾卓、罗洛等;
二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的诗人,其中,既有在50年代以前成名的艾青等,也有50年代崭露头角的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昌耀等;
三是在40年代后期与“左翼”诗歌保持批判性距离、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九叶派”诗人,如辛笛、穆旦、唐湜、杜运燮、郑敏、陈敬容等。此外,还有自50年代以来屡受批判,不能公开发表作品的蔡其矫等。
“归来”的诗人大多以个人的坎坷经历来印证历史的“曲折”,在创作上呈现出某些共同特点:普遍具有凝聚着历史沧桑感的“归来”主题,带有“自叙传”性质。艾青把自己复出后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命名为《归来的歌》,流沙河和石天河有同题诗作《归来》,梁南也有《归来的时刻》等,这些诗无疑都带有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20余年的痛苦历程,使诗人们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为真切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因而其创作也变得深沉和诚挚,更富于理性色彩。梁南的《我不怨恨》中有这样一组引人注目的形象:“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然抱住马蹄狂吻;/就像我被抛弃,/却始终爱着抛弃我的人。”这是一种执著,一种痛楚与挚爱、冷酷与热情的复杂情绪组合。离乱和践踏并不能摧毁诗人对于人民和土地的热爱。这一主题在许多归来诗人的创作中,又常常表现为一股感伤情绪。老年人悲哀于不可复得的《失去的岁月》(艾青);中年人悲哀于失去了的宝贵青春与爱情,如林希的《你曾经是我的舞伴》、周良沛的《要求》、流沙河的《归来》等。然而,比感伤的诗情更有价值的是,诗人们重新开始了对艺术独创性的肯定和追求,使诗歌重新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色彩:艾青的淡泊、机智、富于哲理;绿原、牛汉、曾卓的冷峻与苦涩;昌耀、流沙河的浓重忧伤;公刘的火焰般的激情„„无不闪耀着个性的炫目光彩。他们的努力.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面貌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0题:

20世纪的民族乐派与19世纪的民族乐派在创作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从总的方面看,20世纪的民族乐派跟19世纪民族乐派相似,运用民间音乐因素。但20世纪的民族乐派的爱国主义倾向少一些,对民族音乐的挖掘更深。20世纪的民族乐派也必然带有20世纪其他音乐流派的某些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