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题目
问答题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青年诗人,特别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
他们一开始就被当做一个“群体”看待,主要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存在某种共性,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的厌烦,敢于直面当代人复杂与丰富的思想情感。在这些所谓的青年诗人中,还包括一批在延续“十七年”时期诗歌主流传统的同时又重新高扬五四启蒙精神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
在新时期诗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出现。朦胧诗人的集结,以及他们向传统诗艺的冲击和对现代诗艺的追求,使新时期诗歌出现了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的浪潮。因此,以谢冕为代表的诗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五代导演有哪些?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五代导演主要有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李少红等。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特征有:
(1)以强烈的探求渴望和主体意识去观照且独特表现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敏锐的哲理思辨角度来揭示社会变化的历史渊源,剖析陈腐的传统理念,展现民族的生动气韵,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情感。
(2)凸显造型表现意识。强调从电影本体出发,强化影片的视听表现。
(3)淡化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符号化。

第2题:

诗人默默属于()

  • A、朦胧诗派
  • B、民间写作
  • C、海上诗派
  • D、“他们”诗派

正确答案:C

第3题:

法医学上对死亡的分类有哪些?他们的各自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死亡分为心脏死亡、肺脏死亡和脑死亡。
心脏死亡:是指源于心脏疾病或损伤而导致心功能严重障碍或衰竭所引起的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停止的死亡。
肺脏死亡:指源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或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或衰竭所引起的呼吸停止先于心跳停止的个体死亡。
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在内的全脑功能活动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也可成为全脑死亡。

第4题:

“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归来”的诗人主要指由于政治等原因自50年代以来陆续离开诗坛,现在又重新回来的诗人,故又称“复出”的诗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中受到牵连的“七月派”诗人,如鲁藜、绿原、牛汉、曾卓、罗洛等;
二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的诗人,其中,既有在50年代以前成名的艾青等,也有50年代崭露头角的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昌耀等;
三是在40年代后期与“左翼”诗歌保持批判性距离、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九叶派”诗人,如辛笛、穆旦、唐湜、杜运燮、郑敏、陈敬容等。此外,还有自50年代以来屡受批判,不能公开发表作品的蔡其矫等。
“归来”的诗人大多以个人的坎坷经历来印证历史的“曲折”,在创作上呈现出某些共同特点:普遍具有凝聚着历史沧桑感的“归来”主题,带有“自叙传”性质。艾青把自己复出后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命名为《归来的歌》,流沙河和石天河有同题诗作《归来》,梁南也有《归来的时刻》等,这些诗无疑都带有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20余年的痛苦历程,使诗人们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为真切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因而其创作也变得深沉和诚挚,更富于理性色彩。梁南的《我不怨恨》中有这样一组引人注目的形象:“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然抱住马蹄狂吻;/就像我被抛弃,/却始终爱着抛弃我的人。”这是一种执著,一种痛楚与挚爱、冷酷与热情的复杂情绪组合。离乱和践踏并不能摧毁诗人对于人民和土地的热爱。这一主题在许多归来诗人的创作中,又常常表现为一股感伤情绪。老年人悲哀于不可复得的《失去的岁月》(艾青);中年人悲哀于失去了的宝贵青春与爱情,如林希的《你曾经是我的舞伴》、周良沛的《要求》、流沙河的《归来》等。然而,比感伤的诗情更有价值的是,诗人们重新开始了对艺术独创性的肯定和追求,使诗歌重新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色彩:艾青的淡泊、机智、富于哲理;绿原、牛汉、曾卓的冷峻与苦涩;昌耀、流沙河的浓重忧伤;公刘的火焰般的激情„„无不闪耀着个性的炫目光彩。他们的努力.对20世纪80年代诗歌面貌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5题:

“诗坛新生代”中既有标榜“知识分子写作”的“后朦胧诗人”,也有倡导“民间写作”的“第三代”诗人,还有以“女性主义”著称的一批女性诗人。他们多元化的诗歌创作实践丰富了我们的当代诗坛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后朦胧诗人与朦胧诗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A.他们比朦胧诗人年轻,没有经历过“文革”的灾难岁月。
B.他们更强调体现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更注重从哲学层面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诗歌的终极意义。
C.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化有着更为广泛的涉猎和更为丰富的心得,也更为看重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第7题:

强力集团有哪些成员?他们在思想和创作上有何共性?


正确答案:强力集团是由巴拉基列夫、居伊、包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五人组成的俄罗斯作曲家团体,形成于19世纪中、下叶。他们有着思想和创作上的共性,如热爱和钻研俄罗斯民间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尊重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成果,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主张创新和风格独特,喜好将异国与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性描写以扩大和丰富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等。同时他们又有着各自的个性和独特的贡献。

第8题: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崛起的一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青年诗人,特别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他们一开始就被当做一个“群体”看待,主要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存在某种共性,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的厌烦,敢于直面当代人复杂与丰富的思想情感。在这些所谓的青年诗人中,还包括一批在延续“十七年”时期诗歌主流传统的同时又重新高扬五四启蒙精神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
在新时期诗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出现。朦胧诗人的集结,以及他们向传统诗艺的冲击和对现代诗艺的追求,使新时期诗歌出现了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的浪潮。因此,以谢冕为代表的诗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第9题:

“新生代”诗人(包括“后朦胧”和“第三代”)都是在朦胧诗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为什么又要打出反朦胧诗的旗号?


正确答案:新生代主要是指“后朦胧”诗人和“第三代”诗人,前者对朦胧诗更多的是继承,后者对朦胧诗更多的是反叛。“第三代”诗人认为,五四时期把诗从文言文中解放出来的白话诗人算是第一代,“文革”后把诗从政治工具中解放出来的朦胧诗人算是第二代,而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的诗人便是第三代。他们对朦胧诗的否定,是因为朦胧诗虽然恢复了诗的审美特质,显示了肯定自我的价值观,但是,朦胧诗人只关注人的社会意识,而没能充分表现个体的生命意识,朦胧诗中的自我,只是呈现了他们那一代人对自我价值从失落到寻觅的心路历程,没能体现更为复杂多变的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因此,他们要与朦胧诗背道而驰,强调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反对文化上的精神贵族,要做诗坛上的嬉皮士和流浪汉。表现出与朦胧诗不同的反英雄、反崇高、反理性、反文化、反抒情、反优美等特征。正是这样一种认识,因此他们要打出反朦胧诗的旗号。

第10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
(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的数量少,质量高。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2)达尔戈梅日斯基,音乐与真理的大师,音乐创作主要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上,重视声乐旋律的写作,主张音乐应与俄罗斯的民族语言紧密结合,侧重对人物心理的独白和精神状态的体验。
(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70年代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组织,主张走格林卡的创作道路,复兴和发展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