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学在中国的处境及其发展走向。

题目
问答题
谈谈历史学在中国的处境及其发展走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填空题
《()》,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为西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种。《()》,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结构多变,取横势,重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后世书家多效之。《()》,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行,()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整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已趋于消失。《()》,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形式上或整齐或错落,是西周晚期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练、流畅方向发展的代表作,对以后秦系书法如《()》、《()》等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正确答案: 《(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32、497、《颂鼎》、《虢季子白盘》、《秦公簋》、《石鼓文》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天安门里面的屋顶分为()种。
A

4

B

6

C

7

D

9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判断题
《本草衍义》提出气味新说认为寒热温凉是药性,酸苦甘辛咸是药味,香臭腥臊为药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问答题
“三尺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西汉武帝时,廷尉杜周不依法办案,而是专门迎合汉武帝的旨意断狱。有人指责他“不循三尺法”,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
在纸张发明以前,法律一般是铸在鼎上的,而在邓析私造“竹刑”以后,竹简成为记载法律的主要材料。秦汉时,用于书写文字的竹简长短不一,一般短简用于缮写传记、杂文,而长简用于缮写经典,三面有棱的简则用做儿童识字的课本。皇帝册封诸侯的策书是用二尺或一尺长的简,平时的诏书则用一尺长的简,民间缮写的传记、书信等也都用一尺长的简。汉代的律令是记载在长简上的,史书记载“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盐铁论·绍圣篇》),居延汉简中缮写法律的汉简中最长的一支(甲编第2551号)简长0675米(汉制一尺为0233米)。不过,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简策的长度并不严格遵循制度的规定,有的简策是有出入的。实际上,汉代人是举大数概略地把用于缮写律令竹简的长度叫做“三尺”的,并把“三尺法”作为法律的代称。宋代王观国《学林》认为:“法律者,一定之制,故以三尺竹简书之,明示其凡目,使百官万民巡守之。故谓之三尺。”
旧时,衙门的公堂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地方,审案时放文房四宝及捕签、荆签、惊堂木等审案所需物品用的桌案,也被俗称为“三尺法桌”或“三尺公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头,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口号:
A

废藩置县

B

置产兴业

C

求知识于世界

D

文明开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单选题
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对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

和平卫士

B

钢铁卫士

C

党的好战士

D

最可爱的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康熙年款

正确答案: 康熙朝官窑瓷器的纪年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一是“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多写于珐琅器上。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瓷器款识种类繁多。按书体分有:楷书、篆书、行书、满文、回文、喇嘛文。按边饰分有:单圈、双圈、无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按颜色分有:地挂白釉而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蓝字、绿地红字、红地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此外还有凸雕、凹雕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19世纪初,从法国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的是美国()。
A

华盛顿政府

B

林肯政府

C

杰斐逊政府

D

罗斯福政府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多选题
原始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歌舞,还有()
A

绘饰

B

雕刻

C

书法

D

体操

E

竞技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占田制

正确答案: 西晋颁布的土地制度。又称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课田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是国家征收田租亩数,每亩纳粮八升。晋武帝的占田侧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以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