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斯特的“国民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李斯特的“国民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国民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学的核心,他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生产力伟研究对象,而发展生产力又主要依靠国家的力量2李斯特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类:人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3强调物的生产力决定整个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4强调精神资本的作用,指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互为因果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斯特经济学说的理论核心是()。

A.自由贸易理论

B.国际分工理论

C.生产力理论

D.边际生产力理论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评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参考答案:

(1)积极意义:李斯特以生产力理论来补充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论证当时在德国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性,并且把组织管理和教育等看做影响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2)缺陷:李斯特对于生产力的理解是不科学的,他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第3题:

简述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


参考答案:

李斯特的关税保护理论主要包括:
(1)关税保护是弱国对抗强国以图发展的有力武器。关税保护使国家取得贸易机会,不仅是保护国内工业的手段,也是防止外来干预国家的武器。
(2)关税保护的对象不是农业,而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理由有三:首先,农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业的发展,保护后者便间接地有利于前者。其次,原料或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损害工业。最后,各国之间存在自然的农业分工,由各国土地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保护政策会破坏这种分工。而在工业方面,不存在这种地区分工。
(3)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行关税保护的前提,否则会影响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关税保护不应妨碍国内工业的发展,新式机器和现代化生产资料的进口应尽可能不受阻碍。
可见,李斯特把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德国工业产品占领国内市场,作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的目标;把保护关税制度看作未来参与国际自由贸易的手段,而非目的。这代表了德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第4题:

制度建设不包括在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学说作一评价。


正确答案: (一)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和形成,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历史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4)保护对象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30年为最高保护时间。
(5)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二)理论政策评价。
积极意义:
(1)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2)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4)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
(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第6题:

简述李斯特的“国民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国民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学的核心,他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生产力伟研究对象,而发展生产力又主要依靠国家的力量2李斯特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类:人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3强调物的生产力决定整个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4强调精神资本的作用,指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互为因果关系。


第7题: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物质文明不包括?()

  • A、报纸
  • B、货币
  • C、交通
  • D、制度

正确答案:D

第8题:

简述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


参考答案: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他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
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
2、自然的生产力;
3、社会的生产力;
4、物的生产力。李斯特认为,人的生产力和自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社会的、平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进行。物的生产力主要是指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
他的生产力概念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综合性概念。他说:“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度与封建领地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讲师、历法、钟表、警察等等事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行,交通工具的采用--这些都是生产力增长的源泉。”
他认为,斯密等人把单纯的体力劳动看成是唯一的生产力。却忽视生产生产力的劳动,如教师、作曲家、医生、法官和行政官员等也是生产者。前者生产交换价值,后者的生产性比前者要高得多。一国的发展程度,不是决定于积蓄的财富,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第9题: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静态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李斯特国家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经济史教训方面,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对个人财富增长的关系,必然与人民所享受的自由以及政治制度的完善成比例;自由与制度也必然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个人生产能力的提高,日益增进和完善。
2、生产力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在于财富的积累和交换价值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精神资本的蓄积。
3、经济发展阶段说。认为各国经济发展将经历五个阶段:原始野蛮阶段、畜牧时代、农业时代、农工业时代、农工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