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HIV职业暴露后,下列哪项处理措施不正确?()

题目
单选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下列哪项处理措施不正确?()
A

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D

立即服用药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HIV职业暴露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体液或HIV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B、发生职业暴露的途径有:针刺伤、不完整皮肤或黏膜接触暴露源

C、暴露源如为除血液以外的体液或组织,感染风险低于血液

D、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危险高于经黏膜暴露

E、如暴露源为血液,经针刺暴露感染HIV的风险约0.3%


答案:D

第2题: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报告科室负责人
  •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 C、相关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当发生HIV职业暴露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应进行紧急处理

B、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使劲挤压

C、用75%酒精消毒伤口

D、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受伤者暴露程度应进行评估

E、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参考答案:B

第4题: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正确答案: (一)急救处理
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第5题: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 A、发生锐器伤后,应遵循“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的处理原则
  •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C、在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中,应禁止局部挤压和吸吮
  • D、黏膜暴露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正确答案:B

第6题: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暴露者进行HIV抗体血清学监测,应在职业暴露后何时进行?()

  • A、第4周
  • B、第6周
  • C、暴露当时
  • D、第12周
  • E、第6个月

正确答案:A,C,D,E

第7题:

根据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血液、体液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概率,下列哪项不正确?()

  • A、HBV职业暴露后感染HBV的风险为5%~40%
  • B、被带有HC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感染HCV的概率<3%
  • C、被带有HI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平均风险<1%
  • D、因HIV患者的血液溅到完整皮肤上导致的HIV感染率为0.5%~1%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试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豁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立即用75%乙醇或 0.5%聚维酮碘(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和包扎;被暴露的载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9题: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10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正确答案: (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保健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