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小儿双腿悬吊牵引的护理要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小儿双腿悬吊牵引的护理要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牵引时,小儿的臀部必须离开床面,以产生反牵引力。一般用3—5kg的重量牵引,两腿的牵引重量要相等。
2.在小儿牵引治疗期间,应随时对小儿进行教育与管理,以维持牵引体位,必要时可适当加以约束。
3.小儿骨折愈合快,一般4—6周可解除牵引,在床上活动,但不负重。
4.冬天可特制牵引被加强保暖。原则是既保暖,又不影响牵引效果,并照顾到外观整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牵引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1)患者卧硬板床,床脚抬高作反牵引。
(2)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3)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4)注意牵引部皮肤有无炎症、水疱。

第2题:

简述小儿双腿悬吊牵引的目的。


正确答案:目的:利用婴幼儿国绳子肌松弛,在屈髋90度的情况下,进行双腿悬吊皮牵引,以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此方法简单有效,操作方便,一般用于5岁以内的小儿。如一条腿骨折,健肢也要上牵引,并向家长作必要的解释,以解除家长顾虑。

第3题:

下列有关牵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

B、下肢牵引抬高床头,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尾

C、枕颌带牵引时,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

D、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注意皮牵引方向E、根据病情,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


参考答案:ACDE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小儿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2)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服药。
(3)可与稀盐酸和(或)维生素C同服,以利于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服。
(4)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
(5)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服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
(6)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肉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简述小儿结核病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⑴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C等。
⑵行呼吸道隔离,应注意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⑶注意观察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
⑷注意预防其它传染病如百日咳等,以免加重病情。
⑸有结核中毒症高热或病重时绝对卧床休息。
⑹粟粒性结核注意观察体温、睡眠、神志、食欲的改变,有无呕吐、嗜睡、头痛及抽搐。
⑺治愈出院时,应指导继续服药。

第6题:

简述小儿双腿悬吊牵引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牵引时,小儿的臀部必须离开床面,以产生反牵引力。一般用3—5kg的重量牵引,两腿的牵引重量要相等。
2.在小儿牵引治疗期间,应随时对小儿进行教育与管理,以维持牵引体位,必要时可适当加以约束。
3.小儿骨折愈合快,一般4—6周可解除牵引,在床上活动,但不负重。
4.冬天可特制牵引被加强保暖。原则是既保暖,又不影响牵引效果,并照顾到外观整齐。

第7题:

简述小儿双腿悬吊牵引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1.患肢皮肤受损、炎症及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皮牵引。
2.密切观察牵引肢体的末稍血循环,防止因缠绕的绷带移动,布卡压在腘窝下方小腿周围较粗之处,影响血供。严重时可产生小腿的缺血性挛缩。
3.注意倾听小儿主诉,遇到小儿哭闹不安时,应仔细检查,分析原因,排除血运障碍情况。
4.行皮肤牵引期间,应注意牵引部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滑脱,扩张板是否与床架接触等。如有大水疱,应及时除去胶布,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并换药。

第8题:

简述持续牵引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1)患者卧于硬板床,床脚抬高做反牵引。
(2)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3)保持牵引的有效性。牵引重锤应悬空;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应成一直线;不随便改变患者的位置和牵引重量,经常检查皮肤牵引绷带有无松动、滑脱。
(4)注意牵引部皮肤有无炎症、水疱。骨牵引针眼处应清洁、干燥、每天用乙醇滴2次。
(5)指导患者做有规律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第9题:

2岁儿童股骨干完全骨折的复位为()

  • A、骨牵引
  • B、切开复位
  • C、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
  • D、手法复位
  • E、X线下手法复位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⑴妥善固定;⑵控制引流速度和量;⑶保持引流通畅;⑷注意观察引流量和性质;⑸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⑹拔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