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基础当基础长度超过()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

题目
填空题
形基础当基础长度超过()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防止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在施工方面要合理设置后浇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大型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 工期的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
B. 后浇带设置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 则
C. 后浇带一般间距为20?30m带宽可取700?1000mm,并应贯穿整个底板断面
D. 后 浇带内填筑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两个等级
E. 后 浇带内填筑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答案:A,B,C,E
解析:

第2题:

当筏板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断开。( )


答案:错
解析:
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40m时,应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温度收缩缝。当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应采取设置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诱导缝或用微膨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浇筑基础等措施。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

第3题: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筏形)和箱形基础等。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M时,宜设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

A、40

B、30

C、20

D、10


答案:A

第4题: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A.10
B.20
C.30
D.40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第5题:

当混凝土筏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应设置永久性的( )和温度收缩缝。

A.后浇带
B.浇筑孔
C.施工缝
D.沉降缝

答案:D
解析:
当混凝土筏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应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

第6题:

箱形基础当基础长度超过( )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

A.10
B.20
C.30
D.40

答案:D
解析:
箱形基础当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

第7题:

为有效防止框架结构超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时出现有害裂缝,一般不采用的施工方式是( )。

A.留置变形缝
B.后浇带
C.采用跳仓法施工
D.间歇施工

答案:D
解析:
为有效防止框架结构超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时出现有害裂缝,一般不采用的施工方式是间歇施工。

第8题:

筏板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缝宽不宜小于80cm。

A.伸缩缝

B.沉降缝

C.施工缝(后浇带)

D.变形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以下有关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o

A.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B.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当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C.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D.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答案:D
解析: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为了建筑立面处理方便以及地下室防水要求,可以不设沉降缝而采用后浇带,但后浇带原则上应在高层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沉降基本稳定(即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后灌缝。同时后浇带可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在结构中产生的收缩应力。

第10题: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长度超过( )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带。

A.10m
B.20m
C.30m
D.40m

答案:D
解析: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 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