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突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

题目
单选题
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突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来访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来访者:啊,原来他看不见。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来访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咨询师讲述风筝的故事,目的是()。
A

让来访者心胸开朗

B

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

C

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

D

转移来访者的兴奋点

E

建议来访者换个角度看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学期开始不久,孩子们在寒假休息了大半个月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当孩子们需要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拎住椅背拖行,或是把椅背夹在腋下,像拄着拐杖一样一摇一晃地行走。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总是充斥着一种椅子在地板上敲打摩擦的声音,很是刺耳,也不安全。起先是一两个新生,接着是班上一大半的孩都有这种行为。由于这学期新加了9个新生,为此,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行为习惯重新进行了指导,另一方面在平时不断进行强调和纠正。但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每次孩子们总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改变搬椅子的姿势。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把小椅子放在指定地方,有个别孩子的动作很慢,我担心影响教学时间,便伸手帮了一把。正当我一手一把地拎着小椅子时,有个孩子突然开口说:“老师,要两只手搬椅子。”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我身上,我一愣,马上把小椅子放了下来,用双手搬起了一把椅子。下课的时候,我在指导孩子们搬动小椅子的时候,自己先用双手把小椅子搬了起来。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没有平时的大喊大叫,孩子们安静地用规范的动作把小椅子搬到了指定地方,并且没有一个孩子拖椅子。
试分析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解析:
托班孩子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而托班教师是孩子在一天之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便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也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像是上述的例子,每天我们都在告诉孩子们要这样做,要那样做,那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两只手搬椅子,但我们自己却常常在孩子们面前把小椅子随手一拖或一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时候,老师无需用很多语言要求孩子,只要你自己做到了,就不必担心孩子做不到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2题: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求助者: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心理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求助者:的确有道理。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求助者: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说,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这使用了()技术。
A.具体化
B.面质
C.内容表述
D.内容反应


答案:B,C,D
解析:
“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所以是面质技术;本段也是对求助者所说内容的反应,因此也是内容反应技术;还是咨询师提出建议,提醒求助者反思,所以又使用了内容表达技术。

第3题:

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突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来访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来访者:啊,原来他看不见。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来访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咨询师讲述风筝的故事,目的是( )A、让来访者心胸开朗

B、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

C、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

D、转移来访者的兴奋点

E、建议来访者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段咨询最可能发生在( )A、建立求助动机阶段

B、诊断阶段

C、领悟阶段

D、巩固阶段

E、识别不良的适应认知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适用于( )A、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来访者

B、肯接受挑战的来访者

C、年老、文化水平较低的来访者

D、偏执的来访者

E、自闭的来访者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A


问题 3 答案:A

第4题: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求助者: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心理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求助者:的确有道理。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求助者: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讲述风筝故事,目的是()。
A.让求助者心胸开朗
B.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教育
C.改变求助者的信念
D.转移求助者的兴奋点


答案:B,C
解析:
咨询师通过举例向求助者介绍ABC理论,使求助者明白,使人困扰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对同一件事看法不同,引发的情绪反应也不同,所以这是对求助者的心理教育,起到改变求助者信念的作用。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二学生。
案例介绍: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不融洽,学习成绩差,去年秋季开始辍学。在家里上网、玩游戏。由其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境较富裕,自幼生活环境单一,很少和小伙伴玩。个性偏执,对亲人冷漠。其父性情暴躁,只在经济上满足孩子。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经常产生分歧。母亲反映求助者近来有些答非所问。对求助者进行了MMPI测验,结果如下。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片段。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来做心理咨询?(表情平和)
求助者:在家里待烦了,闲得没事干。(求助者晃着双腿,无所谓状)你怎么那么严肃呀?能不能笑笑?
心理咨询师:哦,(做出微笑的表情)这样的表情会使你舒服些,是吗?
求助者:(满意的笑笑)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想得到我的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就是想让你帮我调整调整心态,我希望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回到学校。
心理咨询师:你回到学校有顾虑吗?你试过没有?
求助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那你想回到学校吗?
求助者:我说过是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
心理咨询师:我问你现在想没想?
求助者:现在不想。
心理咨询师:你看,这有把椅子,你拿拿看,会有顾虑吗?
求助者:(走过去拿起了椅子)怎么啦?没问题!但这和上学是两码事。
心理咨询师:关键是你现在想没想?
求助者:你的话我怎么听不懂呀,如果没有你的学生在,你是不是也懒得和我废话呀?
心理咨询师:(停了停,看了看旁边的学生)这和她在不在有关系吗?
求助者:好,我再说一遍,不行我就走了。我现在还不想。
心理咨询师:你前面说想回学校,后面又说不想.哪一个是你的真实想法?在家有吃有喝,想干嘛干嘛,这不挺好吗?
求助者:我看也是,在家挺好的。
心理咨询师:你看这地砖,爱干净的人,一天擦三遍没问题,懒人一周也不擦一遍,这也没问题,总比住在垃圾堆里强,是吗?
求助者:你别损我行不行?你也累半天了,咱提前结束,休息休息喝点水去。
心理咨询师:好,如果你接受不了我刚才举的例子,如果你不是非常反对的话,我希望你把下面一个例子听下去,我想这对你会有帮助的。
求助者:好吧。(无所谓状)
心理咨询师:你看,如果一个人开一辆宝马汽车,他会觉得很舒适、很气派,但宝马汽车费油,保险也贵.还怕碰了、被偷了。奥拓车省钱省汽油,也不怕撞,可是空间小,不气派、不舒适。你如果想明白这点,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对吗?
求助者:(沉默了几分钟)我在想,上次我去医院,那个知名教授为什么没和我说几句话,甩门就走了呢?我是一小孩他怎么和我一般见识?
心理咨询师说“你前面……后面……,哪一个是你的真实想法?”所使用的技术是()。
A.指导
B.内容表达
C.面质
D.内容反应


答案:C,D
解析:
“你前面……后面……,哪一个是你的真实想法?”属于面质,即指出求助者身上的矛盾;也属于内容反应,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第6题:

7个孩子坐在一排从西到东排列的7把椅子上。所有这7个孩子都面向北坐。其中有4个是男孩:起,钱,孙和李;3个是女孩:张,周和陈。这些孩子接以下条件就座:①每个孩子坐一把椅子;②所有的男孩都不相邻;③孙在这排座位中紧靠着第4个孩子的东边坐;④周坐在孙的东边;⑤赵与张相邻。若赵不与和孙相邻的所有孩子相邻,则下面哪一项陈述可能正确?

A.钱坐在赵的西边。
B.李坐在孙的西边。
C.张坐在赵的西边。
D.陈坐在赵的西边。
E.周坐在孙的西边。

答案:B
解析:
若赵不和与孙相邻的所有孩子相邻时,赵只能坐在1号位置,张坐在2号位置,陈将坐在4位置,这时7个孩子的占位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很容易发现李坐在孙的西边是可能正确的。

第7题: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求助者: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心理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求助者:的确有道理。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求助者: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该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
A.思考型
B.情绪性
C.怀疑性
D.内向型


答案:A,C
解析:
求助者的沉默有: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①怀疑型是由于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9-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②是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似有所悟;或者他正在回忆某一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的往事;也可能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感情,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③情绪型沉默,是由于情绪所致,如气愤、恐惧、羞愧等;④内向型沉默。源于求助者的个性原因,如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的人,沉默是他与人交往的经常性方式,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就更是如此。这里的沉默最有可能是怀疑型和思考型。

第8题:

某一公司的放映室内有一排6把椅子,从左到右的编号依次为1,2,3,4,5,6。每天中午恰好有5个经理(F,G,H,I,J)坐在这些椅子上观看国际新闻影片,且根据以下条件:

(1) 6把椅子中总有一把是空的;

(2) I只会坐在奇数号椅子上;

(3) J总是坐在从左数第3个人的位置上,但不一定是坐在3号椅子上;

(4) G总是恰好坐在F的右边。

G不能坐在下面哪一把椅子上?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C
解析:J总是坐在从左数第三个人的位置上,但不一定是坐在三号椅子上,所以J只能坐3号或4号位置。当J坐3号位置时,因为G总是恰好坐在F的右边,则G肯定不坐4号位置;当前面三个位置中有一个空位时,J坐4号位置,显然这时G也不能坐4号位置。所以G不能坐在4号位置。

第9题: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求助者: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心理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求助者:的确有道理。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求助者: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这段咨询最可能发生在()。
A.诊断阶段
B.修通阶段
C.领悟阶段
D.巩固阶段


答案:C
解析:
合理情绪疗法的四个阶段按顺序分别为: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巩固阶段。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1是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任务2是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本段咨询主要是更深入地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所以是领悟阶段。

第10题: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心理咨询师: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求助者: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求助者: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心理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求助者:的确有道理。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求助者: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
A.是理性的
B.是非理性的
C.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D.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


答案:C
解析: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