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2013年真题]
A

剪力墙墙肢宜尽量减小轴压比,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

B

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对梁截面高度与墙肢厚度之比小于2的楼面梁,可通过支座弯矩调幅实现梁端半刚接设计,减少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C

进行墙体稳定验算时,对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考虑翼墙的作用,但应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D

剪力墙结构存在较多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时,只要墙肢厚度大于300mm,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该部分较短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可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式(7.2.10-2)可知,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墙肢的受剪承载力,轴压比过小也不经济,应取适当的轴压比,A项不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第7.1.6条条文说明规定,当剪力墙与平面外方向的大梁连接时,会使墙肢平面外承受弯矩,当梁高大于约2倍墙厚时,刚性连接梁的梁端弯矩将使剪力墙平面外产生较大的弯矩,此时应当采取措施,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B项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附录D第D.0.4条规定,对剪力墙的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不按无翼墙考虑,验算墙体整体稳定,C项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第7.1.8条注1规定,墙肢厚度大于300mm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考虑,D项符合规程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2012年真题]

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
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4条第3款规定,7~9度抗震设防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A项,根据第4.3.2条第3款规定,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7度、8度抗震设计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B项,根据第4.3.2条第2款及第4.3.3条条文说明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作用;D项,根据第4.3.4条第2款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第2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规》13.9.6-1条、13.10.5条知:Ⅱ、Ⅲ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13.5.5-2条、13.6.9-1条知:I、Ⅳ不符合规范要求。
所以(C)正确。

第3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规定: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 28m 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

解析: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结构。


第4题: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每层允许偏差为( )mm。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要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每层允许偏差为3mm。

第5题:

某剪力墙开洞后形成的连梁,其截面尺寸为bb×hb=250mm×800mm,连梁净跨lm=1800mm,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箍筋采用HRB400。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1.10
B.1.30
C.1.50
D.1.55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的要求?
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
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4.3.2条第3款,(A)不符合;
根据《高规》4.3.2条第2款4.3.3条文说明,(B)不符合;
根据《高规》4.3.4条第3款,(C)符合;
根据《高规》4.3.4条第2款,(D)不符合。

第7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答案:C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3.5.5条第2款规定,分段搭设的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0m;Ⅱ项,根据第13.9.6条第1款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温、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项,根据13.10.5条规定,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项,根据第13.6.9条第1款规定,常温施工时,柱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5,墙体拆模强度不应低于1.2MPa。

第8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高层建筑为≥10层或房屋高度≥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24m的其他()。

A.混凝土构筑物

B.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

C.工业厂房建筑混凝土结构

D.所有类型的混凝土结构


答案:B

第9题:

假定,该结构第10层带边框剪力墙墙厚250mm,该楼面处墙内设置宽度同墙厚的暗梁,剪力墙(包括暗梁)主筋采用HRB400(fy=360N/mm2)。试问,暗梁截面顶面纵向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暗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高层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高宽比不宜超过( )。

A.4
B.5
C.6
D.7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