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教育启示,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教育启示,说法正确的是()。
A

儿童不是“小大人”,有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

B

智力发展不是渐进的,而是遵循一定顺序的

C

通过适当的教育,儿童完全可以跨越某些阶段

D

再好的教育也不能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速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要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谈一谈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重视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道德教育内容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领悟,所内化。因此,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提倡启发式教学,而对一些社会现象,比如青少年上网,打架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明辨是非,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们的体会将更加深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构建道德生活经验。(二)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上面提到我国的德育课现在还是灌输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还有明确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像以前的照本宣科,仅讲授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因材施教,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德育现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以往我们的德育教学忽视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以至于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从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培养出适合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就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言,其他学科侧重帮助学生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
伟大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道德判断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德育课应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个性化的教育方向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传统的思想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救火车的角色,社会需要什么,思想教育就抓什么,过分强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却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提升。这种对思想教育功能的窄化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传统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对群体的教育,而较少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由学生主动来寻求咨询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也要求德育教师更多地采取咨询式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这种方式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自主选择,咨询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尊重,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学生有了各种思想疑难问题主动去寻求帮助,而不是单纯一味地灌输。同时,由于咨询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咨询的保密性、科学性提高了教育的信度,使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学生德育咨询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四)壮大德育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德育课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要想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这些都离不开授课教师,因为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整个课堂。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在强调教师的转型,因此德育课的教师也不能例外。但放眼望去,目前我国的德育教师,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从事德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很少,多是由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替代。因此,壮大德育教师的队伍迫在眉睫。
此外,新课改中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课堂的主体者变成了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德育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一名好的德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还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智育与德育并重。新的德育课程要求淡化理论性的知识传递功能,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顾问、合作者,一个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人,并且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道德发展阶段,采用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发展的恰当教学法。(五)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
虽然目前我们的德育课都是授课制,但是我认为德育的培养不应只是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课堂上的讲授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不是很大,在校园中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在校的学生,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讲卫生要求的严格,学校里的老师也都做到位,那么这个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构建了自己的德育建设。这种影响我觉得要比单纯的课题讲授更来得深刻。因此在我们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品德和公正意识,使学校具有一种公正的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班级文化也同校园文化一样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是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呆的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要特别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将班风,学风弄正,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同学和平相处,公平竞争等等。
总之,科尔伯格是道德教育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世界的道德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理论,科尔伯格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这包括时代造成的局限和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局限。科尔伯格理论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而我国的德育工作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加强我国道德教育的进程中,认真地学习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当然这些学习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德育现状和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答:(1)感知运动阶段(0q岁)。(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分)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还未掌握守恒概念,泛灵论。(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N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认识到守恒概念,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第5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按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第二,教师应该安排教学内容,提高略微高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第四,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第五,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

第6题: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7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错
解析:
皮亚杰认为,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小学生年龄一般是7~12岁,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第8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经验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第10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