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其血小板计数多在()。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其血小板计数多在()。
A

<10×109/L

B

(10~20)×109/L

C

(30~80)×109/L

D

(100~300)×109/L

E

>300×109/L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视物模糊、瞳孔大小不等。则患者最可能出现

A、心力衰竭

B、眼部疾病

C、颅内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呼吸道出血


参考答案:C

第2题:

刘小姐,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血小板计数就在
A.(20~60)×10/L
B.(50~100)×10/L
C.(30~80)×10/L
D.<20×10/L
E.>100×10/L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描述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血肿

B、牙龈自发性出血

C、血小板减少

D、出血时间长

E、凝血时间延长


参考答案:E

第4题: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期间护士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视物模糊、瞳孔大小不等。患者最可能出现了

A.心力衰竭
B.眼部疾病
C.颅内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呼吸道出血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血小板计数多在
A.<10×10/L
B.(10~20)×10/L
C.(30~80)×10/L
D.(100~300)×10/L
E.>300×10/L

答案:C
解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其寿命缩短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脾脏因素等有关。ITP患者体内有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后易破坏,则自体免疫反应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常低于20×10/L;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常为(30~80)×10/L。
糖皮质激素为ITP首选治疗用药。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及阻止单核-吞噬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并降低血管壁通透性。一般口服泼尼松,病情重者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该患者有出血的危险,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食物.禁食高纤维、过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或加重出血。

第6题:

刘小姐,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治疗首选
A.糖皮质激素
B.环磷酰胺
C.脾脏切除
D.输血小板悬液
E.雄激素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患者不宜选用下列哪种饮食

A.流质饮食
B.高维生素
C.高纤维素粗糙食物
D.高蛋白
E.高热量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有出血的危险,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食物,禁食高纤维、过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或加重出血。

第8题:

患者,女,25岁。因皮肤瘀斑伴月经过多2个月来诊,化验血小板为20×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患者化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主要成分是

A.IgG

B.IgA

C.IgM

D.IgD


正确答案:A
解析: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主要成分是IgG,少数或极少数是IgA或IgM,—般没有IgD。

第9题: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血小板计数多在

A.<10×109/L
B.(10~20)×109/L
C.(30~80)×109/L
D.(100~300)×109/L
E.>300×109/L

答案:C
解析:
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常低于20×109/L;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为(30~80)×109/L。

第10题:

患者,女,36岁。反复发作皮肤瘀点、瘀斑伴月经量过多3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貌,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点,余无异常。鉴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的最有效检查是()。

A.束臂试验
B.骨髓象分析
C.凝血时间测定
D.细胞化学染色
E.血小板计数和形态

答案:E
解析:
A项,束臂试验即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用于检测毛细血管的脆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束臂试验阳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半数以上阳性,故不能有效鉴别;B项,骨髓象分析主要用于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生成的质与量的变化,二者没有太大区别;C项,凝血时间测定指测定静脉血离体后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二者凝血时间均会延长;D项,细胞化学染色指通过对血细胞的各种生化成分,代谢产物的测定了解血细胞的类型;E项,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可以区别二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是血小板抗体的存在,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性小血管炎症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伴有渗出性出血和血肿,不涉及血小板的减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