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9岁,诊断为“SARS”收入呼吸内科ICU。对此患者应施行下列哪种隔离方式()。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49岁,诊断为“SARS”收入呼吸内科ICU。对此患者应施行下列哪种隔离方式()。
A

接触性隔离

B

昆虫隔离

C

保护性隔离

D

消化道隔离

E

严密隔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25岁,自感低热、乏力、食欲缺乏,有盗汗、体重下降、呼吸困难、胸痛等,就医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收入院抗结核治疗。此患者需要隔离,护士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严密隔离

B、一般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接触性隔离

E、昆虫隔离


参考答案:C

第2题:

患者男.22岁。诊断为麻疹。住院评估发现患者同学探视较多,此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严密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C
解析: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其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避免探亲访友,无并发症的儿童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感染。故选C。

第3题:

患者,男,36岁。因高热急诊入院。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A.消化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性隔离

E.保护性隔离


正确答案:B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流行区的小儿为易感人群,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患者多为l0岁以下小儿。夏秋季流行,呈高度散发性,与气温、雨量和蚊虫繁多有关。

第4题:


患者,男,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

该患者应采取的隔离种类为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肠道隔离
D.保护性隔离
E.昆虫隔离

答案:A
解析:
破伤风、炭疯、丹毒等常需接触隔离。

第5题:

患者,男,35岁。因高热急诊入院。T39.5℃,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并有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A:肠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B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应行昆虫隔离,病室应有蚊帐、纱窗等防蚊设施,以防蚊子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第6题:

患者男,22岁。诊断为麻疹。住院评估发现患者同学探视较多,此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严密隔离

E、保护性隔离


参考答案:C

第7题:

患者,男,35岁,因高热急诊入院,体温39.5℃,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并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A:肠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B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

第8题:

患者,男,35岁。因高热急诊入院。T 39.5℃,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和嗜睡,并有颈项强直,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应采取的隔离方式是( )。

A.肠道隔离

B.昆虫隔离

C.接触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正确答案:暂未提供参考答案
答案暂无

第9题:


患者,男,25岁,因食用大排档小吃后出现高热、腹泻,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对此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严密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昆虫隔离
D.接触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B
解析:

消化道隔离是对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饮水,食具或手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疾病所给予的隔离方法。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消化道隔离对隔离室的要求为床边隔离,不交换物品。伤寒、痢疾为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可实行床边隔离,患者可安排在同一病室。

第10题:

患者,男性,30岁,因畏寒、发热、厌油、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就诊。诊断为甲型肝炎,收入院治疗。

应采用哪种隔离
A.血液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昆虫隔离
E.保护性隔离

答案:B
解析:
1.不同病种病人书报不可借阅,以防交叉感染。
2.甲型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因此需采用消化道隔离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