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沂蒙山小调》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

题目
问答题
根据对《沂蒙山小调》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川江船夫号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附谱例: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祖国民歌、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得到激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讲解、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不同体裁的民歌,运用民歌的知识进行歌曲的辨析。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了解、学习民歌,知道我国民歌分为三类,掌握其中号子、山歌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民歌的欣赏与演唱,掌握民歌的种类与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美妙动听的音乐开始我们的音乐之旅,听,远处的山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教师播放《山路十八弯》的开头部分,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提问。
师:同学们听出来这是一段什么风格的音乐了吗
生:中国民歌。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欣赏并学习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设计意图】用听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听辨歌曲风格。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讲解中国民歌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出民歌的概念。(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大体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
2.初听《川江船夫号子》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完歌曲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三)对比赏析
1.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1)教师展示纤夫
拉船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当中能看出什么
并让学生听赏作品,初步感受作品情绪。
(2)游戏互动:请一个
学生来推钢琴,学生推不动,再叫上两个同学一起推,边推边喊号子,从中体会号子的作用。
(3)请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吆喝,利用课堂有效资源进行节奏的练习。如:拍桌子、椅子。
(4)了解歌曲的组成,号子之间有何不同并如何区分。(劳动内容不同,所喊的劳动号子也不相同)
2.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初听歌曲第一部分。
(2)跟钢琴学唱歌曲主旋律,听钢琴弹奏,全体哼唱。
(3)教师讲解山歌的概念及歌曲的特点。播放歌手阿宝演唱的视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听赏后学生仔细分析乐谱,区分一、二、三段的区别,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总结出以下内容:



(4)展示山丹丹花图片,对植物进行介绍,分段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设计意图】听赏歌曲后,用图片做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歌曲的欣赏起积极的作用。
3.对比《川江船夫号子》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特点是“一领众和”,领的人也是劳动的指挥者,学生体会号子的节奏,能够区分号子与山歌的不同,能总结民歌的作用。
【设计意图】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了解号子的种类、作用,让学生体会号子的节奏,通过与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比,让学生能够区分号子与山歌的不同,能总结民歌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漫游民歌乡活动:
教师播放PPT课件,听赏一组民歌,判断所听音乐属于号子还是山歌。学生分为四大组,以计分比赛的方式抢答,教师公布答案:《赶牲灵》(山歌)、《黄河船夫曲》(号子)、《槐花几时开》(山歌)、《哈腰挂》(号子)。
(五)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歌,它在中国音乐及世界音乐的舞台上有重要作用。我们要热爱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第2题:

请根据歌曲《祝酒歌》的分析,设计高中歌唱课模块教学目标与简单教学环节。
要求:
(1)教学目标:从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过程: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粉碎“四人帮”、亿万人民欢庆十月胜利激动、喜悦的情绪,认识到音乐思维的解禁对繁荣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活动中,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掌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征。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掌握复二部曲式。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弹唱歌曲《祝酒歌》,提问:歌曲中讲到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课题:歌曲《祝酒歌》。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作曲家
师: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施光南的相关资料,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 “时代歌手”,是“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协奏曲《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音乐《白蛇传》等。
2.整体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歌曲表现了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
(2)再次欣赏乐曲,给乐曲划分段落
3.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第一乐段
①欣赏引子

大家对这个节奏熟悉吗(这种节奏是我国北方民间吹打乐中常用的锣鼓点节奏型.主要用于前奏、尾声等,锣鼓点节奏欢快而跳跃,表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举国欢腾的场面。)
个别学生敲击锣鼓点节奏型(教师引导学生做渐强处理)。
②欣赏第一乐句
借鉴中国戏曲音乐的甩腔。

教师引导学生唱一唱第一句中 “啊”的旋律.提问:旋律中采用了什么音乐元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 乐开始的“啊”字的轻微感叹,借鉴了戏曲音乐的甩腔,不仅美化了旋律线条,而且表达十年“文革”磨难,人们内心难以言表的辛酸)
教师出示新疆典型的打击乐器手鼓,示范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用于音乐A段及由之变化的C段,这是一种舞曲的节奏,表现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喜悦心情。)
(用于歌曲的过门,做长音的节奏填充,增加旋律的活力。)
个别学生敲击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③欣赏第二乐句,感受江南民歌韵昧

教师讲解: “洒”字的装饰音深情演唱以及“幸福泪”处的几个附点音符的跌宕,更是深入地表现了人们的真情实感。其中也蕴含着江南民歌亲切、委婉的音调。这是从那场大灾难中走过来的人们的共同呼声。
(2)欣赏第二乐段

师:相比之前的音乐这段的音乐情绪有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之前的音乐情绪,比较优美、舒展,这段的音乐情绪变得欢快活泼。)
学生视唱歌词,体会欢快活泼的情绪。
(3)欣赏第三乐段

师:这一段旋律有哪一句的影子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一曲凋是从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演变而来,经过作曲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抒发了各族人民喜庆胜利的欢乐情绪。)
②衬词
师:这两个乐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提高八度再现了衬腔的旋律,接着又用扩展的手法将节奏拉宽,以
级进上行的旋律,推出全曲的高潮,歌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三)巩同提高
1.了解复二部曲式
教师展示歌曲的曲式结构:
复二部分曲式

师:复二部曲式是相对于单二部曲式更加复杂的一种曲式,它是建立在单二部曲式的基础上,由两个二部曲式构成的乐曲称“复二部曲式”。
2.完整地欣赏李光曦演唱的歌曲.体会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欣赏感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3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刀法分析及训练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了解三指执刀法和握拳执刀法的操作感觉,了解冲刀法和切刀法各自的艺术效果。
2.掌握三指执刀法和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可以运用基本刀法设计制作一枚印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刀法练习来熟悉刻刀入石的感觉,体会力量的运用与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刀法练习和制作印章练习,激发学习篆刻的兴趣,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三指执刀的冲刀法的基本动作要领,独立制作一枚印章。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学过的刀法制作出有富有艺术特色的印章。
【教学准备】
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冲刀法运刀和切刀法的演示视频,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刻好的冲刀法和切刀法印章两枚。刻刀、印石、印泥、砂纸、毛笔、墨汁、宣纸、牙刷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开始播放各朝代各流派名家的印章课件。
(设计意图:营造立体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积极地进入课堂)
环节二:讲授新知识
(一)讲解冲刀法和切刀法的艺术效果。
展示应用冲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和应用切刀法制作的印章图例。
提问:这两种图例的印章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总结:冲刀法刻出来的线条边缘爽洁完整,给人以流畅挺拔的感觉,切刀法刻出的线条边缘参差钝涩,具有古朴浑厚的艺术效果。
(二)讲解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操作要领。
播放冲刀法和切刀法的演示视频。
提问:冲刀法和切刀法各有什么操作要领 有什么不同点
教师边重复播放演示视频边总结:
操作要领:冲刀法是利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推动刀锋从右向左冲行。刻印时刀身需向右倾斜,与印面呈30度夹角。切刀法是用手腕的力量将刀锋在印面上向下切入,刻印时刀身稍向右倾,与印面呈60度左右夹角,先将刀锋一角插入印面,随即向左摆刀身,使刀锋完全切入印面,然后把刀提起,在前一刀的尽头处接下去再切第二刀。
不同点:冲刀法每刻一笔都一刀冲成,切刀法每刻一笔则需要若干刀连接而成。
(三)现场演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运刀方法。
1.教师拿出刻刀、印石等治印工具,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指执刀法和握拳执刀法。学生分别感受一下两种执刀方法的感觉。
2.教师用三指执刀法分别演示冲刀法和切刀法。学生用三指执刀简单练习两种刀法。在练习期间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播放篆刻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教师对于刀法的规范性操作步骤,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篆刻的精妙之处.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环节三:巩固练习、创作实践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让学生拿出上节课设计好的篆刻图案。要求学生用三指执刀运用冲刀法制作印章.并指出在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全。
2.卫生。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侧锋用刀的原则,即刀锋向里稍加倾斜,这样刻出的线条边缘呈斜坡状,线条具有一定的宽度。
(2)刀尖入石一定要深浅适中,以推刀冲行时能够顺畅平稳地行进为原则。入石过浅,刀尖容易滑离印面,入石过深,则阻力太大无法行刀。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加强理解,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所在)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小结
1.分小组互评作品,每个小组选出最好的作品展示,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学生作业要点:图稿的设计是否有独特之处 刀法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 你最喜欢哪枚印章 为什么
2.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篆刻美,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布置课后作业:重复课上的刀法练习,结合参考附图,比较和领会冲刀法与切刀法各自的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问题找到发展方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设计教学。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祖国大地美如花冠》
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附谱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小组合作、编创歌曲,学生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
【重点】
通过学习、探究、合作等方式,学生们能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
【难点】
通过完整的演Ⅱ昌歌曲,体会歌曲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祖国大地美如花冠》的音频,请学生边聆听边思考两个: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速度是中速。)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歌曲表达了罗马尼亚人民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启发式的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此首歌曲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新课教授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掌握,在高位置音域时用轻声演唱。
(2)教师弹唱歌曲旋律,学生哼唱,并画出旋律线。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提醒学生注意音准问题。
(5)请学生说出歌曲当中节奏不好掌握的地方(第一句“美丽的春天”),并进行着重练习。
①教师将前附点音节奏型画到黑板上,并分解讲授,用手画出此节奏型。
②学生模仿教师,用手画出前附点节奏型。
(6)学生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教师提醒学生演唱时要唱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①教师钢琴伴奏并领唱。
②教师再次钢琴伴奏,学生单独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7)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突出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记住并掌握乐曲,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的感知力、音乐鉴赏能力,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基础。
3.编创歌曲
(1)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放相应的打击乐器,请学生进行创编,为歌曲进行伴奏。
①学生通过试奏打击乐器熟悉不同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
⑦选择不同音响效果的打击乐器互相组合,为歌曲编创伴奏。
(2)请学生编创完之后,上台进行展示,教师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更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不是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请课下欣赏歌曲《亲吻祖国》体会一下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对祖国山河怎样的情感,音乐风格跟我们今天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第5题: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欣赏舒曼《梦幻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习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

(3)针对(2)中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

附谱例:



答案:
解析:
本题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共三问。第一问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2)四个要求: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②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③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④表现程度及质量效果。(3)制定的依据:①学科课标,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欣赏课的相关目标要求;②教材情况,即《梦幻曲》在教材中或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③学生情况,即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

第二问是一道教学设计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从问题出发点寻找答案,本题的关键点为针对题干中给出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策略与过程;(2)回忆教案设计步骤、内容;(3)回到材料中结合材料进行填充;(4)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检查和思考,确保完整。

第三问是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的问题。设计意图就是在教案中设计的问题、环节及其活动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让学生了解什么。

第6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选修“歌唱"模块学生
教学内容:合唱《南屏晚钟》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10分)
(2) 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15分)
(3) 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10分)
附谱例



答案:
解析: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演唱,结合歌词与旋律写作手法,体会作品表达的优美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合作、探究的过程,发挥想象力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
知识与技能:用优美、有弹性的声音进行三声部合唱。
教学重点:用优美、有弹性的声音进行三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一)导入:音阶练习,二声部轮唱音阶练习。
(二)学习歌曲
1.完整聆听,熟悉歌曲。
2.教师范唱,学生自由律动,并配合捻指、击拍。
3.教师无伴奏范唱。提出问题: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4.学唱歌曲:随琴演唱旋律(注意节奏、音准) ;复习五声调式,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状态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二声部学习:教师指挥学生进行练习,注意二声部配合。老师提示:高音部是中音部的“回声”。练习中,教师用指挥图示反复练习。
6.三声部学习:在风琴的配合下学习低音声部。引导学生聆听钢琴演奏的三声部,启发想象。这样的声音像什么 (像模拟的钟声)。所以要用低沉、厚重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7.艺术处理:一、二声部演唱的声音更抒情、优美,三声部低沉厚重而富有弹性。三个声部在熟悉自己声部和其它声部的前提下,才可能在演唱时做到三个声部的协调统一。重视聆听其它声部,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声音谐和。
(3)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阶轮唱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唱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先聆听,再进行两遍范唱,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情感等音乐要素,突出了“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既而进行二声部、三声部学习,学唱过程中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形象和音乐特点体会三个声部间的关系,立足于“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导入到新授,内容设计逻辑严谨,由浅入深,是一篇优秀的三声部歌曲教学教案。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
教学内容:《沂蒙山好风光》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教学难点。(10分)
(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答案:
解析:
沂蒙山好风光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风光的美好,从而逐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味歌曲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韵味。
【知识与技能】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美感。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热情、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婉转、悠扬的甩腔韵味。
【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下面一段视频,回答问题:这段说唱音乐属于哪个地方?展现的是何种艺术形式?(聆听音乐片段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介绍山东快书的常识:流行地域及伴奏乐器(山东快书起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他的伴奏乐器是两块相同的竹板或铜板,语言节奏性强,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山东用它丰富的特产养育了我们,更孕育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感受那里的独特音乐文化——民歌。
(--)新课教学
1.欣赏《沂蒙山好风光》的录像片。板书:沂蒙山好风光,请学生回答,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一群人在扭秧歌,看到农民伯伯在割稻子,还有红红的高粱)
说起山东,不知道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请大家交流一下,把你知道的山东介绍给大家。
(山东有高粱、红枣。山东有泰山、有趵突泉)
教师请一位山东籍的学生教大家说山东话:“俺是山东人”并提问这句话有什么特点?(音调高、起伏,表现了山东人豪爽的性格。“俺”是方言)请同学用广东方言白话说一说“我是广东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这些不同的方言对于音乐风格,尤其是民歌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欣赏民歌手的演唱,学生听听她的演唱有什么特点。(演唱时有些字加了儿化音。如:“草地儿”)演唱者独特的音色和儿化音、滑音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也体现了歌者赞美自己家乡,对家乡的自豪感。
3.演唱:(1)演唱练习(第一次)。请学生随着音乐,用“Lu”哼唱旋律,哼唱时请思考歌曲的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出示旋律谱,播放伴奏带,学生用“Lu”跟唱、做律动。(旋律可以分为四句)
(2)同学们请听老师演唱一遍这首歌曲,注意这一遍听听歌曲句尾的音有什么特点?你能从乐谱当中发现什么“秘密”?(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
教师有感情边弹边唱《沂蒙山好风光》。
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①句尾音的特点,一字多音。(让学生唱唱句尾,也是对旋律难点进行学习)
②方言的衬字的运用。(在谱例中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③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秘密”,同学们观察得非常好,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作“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下面我们小声唱一遍旋律,注意歌曲细腻情感的把握。
要求:唱的时候注意喉咙放松,位置高一些,保持在一个位置演唱,声音要统一。
填词演唱: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用发声的状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在唱得不好的地方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不要大声喊唱,把小调的细腻、柔美表现出来。
学生在把握歌曲情感以后,引导学生考虑如何用肢体、眼神来表达歌曲。
让学生谈谈唱完的感受,老师加以点评。
(三)拓展欣赏
(1)欣赏舞剧《沂蒙颂》片段。
教师:沂蒙山是革命老区,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老区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把它铭记在心里。沂蒙山有一位大嫂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一位解放军伤员的生命。我们的艺术家把这个动人的故事用芭蕾舞的形式搬上了舞台。请大家欣赏舞剧《沂蒙颂》,听听这段音乐与我们今天学唱的民歌之间有什么联系。(相同的是骨干音没有变,鱼咬尾.每句的最后一个音没有变……不相同的是节奏、节拍)
(四)创编
这两首作品都是取材于这首山东民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作曲家在创作中所使用的一些手法。现在我们也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着创作两句旋律短句。学生分小组讨论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创作的过程。挑选1~2首学生习作进行展示并评价。
(五)小结与作业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回家请同学们寻找你们家乡的民歌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8题: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恰当设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
解析:
【课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
环节一:交流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沽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
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这些大河山川是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进入接下来的课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 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师: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
展示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搜集的有关诗句。
欣赏感受
教师提问:这是谁的作品 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一首诗吗 作者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小结: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身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设问:指出下列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 教师小结: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像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中国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教师示范墨分五色以及表现各种山石的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
(设计意图:循循善诱,穿插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环节三:巩固实践
观看一段农夫山泉的山水广告片,小组讨论片子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山水画把自然山水的美表现出来了吗 在画中,除了自然的景色还有其他的内涵吗
作业要求:选几句你喜欢的诗句,用你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环节四:展示评价
学生山水作品欣赏,同学问互评,教师小结。
环节五:课后拓展
观察自然风景,通过绘画或者诗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笔法:中锋运笔、侧锋运笔
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皴法
【教学反思】()

第9题: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川江船夫号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要求:
(1) 设定教学目标与重点。(10 分)
(2) 针对教学重点, 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其中至少包括 2 个课堂提问。(15)
(3) 针对(2) 中的主要环节, 写出设计意图。(10 分)
附谱例
川江船夫号子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不同体裁的民歌,运用民歌的知识进行歌曲的辨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学习民歌,知道我国民歌分为三类,掌握其中山歌、号子的特点,并会区分其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对民歌的欣赏与演唱,掌握民歌的种类与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音乐的脚步,领略了欧洲的美丽风光,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美妙动听的音乐开始我们的旅游。这一次,我们的旅游的名称叫作“游山玩水”,听,远处的山里传出了这样的声音。
教师播放《山路十八弯》的音乐开始部分,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提问。
师:听出这段音乐来自哪里了吗?
生:中国。
师:同学们的听辨能力越来越厉害了,那你们听出来这是一段什么风格的音乐了吗?
生:民歌。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欣赏并学习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周的学习来引出这一周新课的内容,并用听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辨别声音,并能够说出听到的歌曲风格。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讲解中国民歌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给出民歌的概念。(民歌经过数千年来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人民生活的积累和加工,在传唱过程当中,大体上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
2.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打开准备好的中国地图,主要介绍陕西和四川两个地区的民歌。
3.初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川江船夫号子》,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完歌曲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三)对比赏析
1.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初听歌曲第一部分。
(2)跟钢琴学唱歌曲主旋律,听钢琴弹奏,全体哼唱。
(3)教师讲解山歌的概念及歌曲的特点。播放歌手阿宝演唱的视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听赏后学生仔细分析谱子,区分一、二、三段的区别,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总结出以下内容:

(4)展示山丹丹花图片,对植物进行介绍,分段落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丹丹花即杜鹃花,也叫“映山红”,春季开花,在野外的山坡上生长,生命力较强,花开时鲜艳的色彩极为热烈耀眼,看上去使山坡、田野充满生机与活力。
【设计意图】听赏歌曲后,用图片、地理知识做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歌曲的分析欣赏起积极的作用,也为下面说明了民歌的产生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一结论做了铺垫。
2.欣赏《川江船夫号子》
(1)教师展示纤夫拉船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当中能看出什么?并让学生听赏作品,初步感受作品情绪。
(2)游戏互动:请一个学生来推钢琴,学生推不动,再叫上两个同学一起推,边推边喊号子,从中体会号子的作用。
(3)请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吆喝,利用课堂有效资源进行节奏的练习。如:拍桌子、椅子。
(4)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比,这首曲子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不与山歌混淆。)
(5)了解歌曲的组成,号子之间有何不同并如何区分。(劳动内容不同,所喊的劳动号子也不
相同。)
【设计意图】欣赏《川江号子》歌曲,了解号子的种类、作用,让学生体会号子的节奏,通过欣赏过歌曲的对比,让学生能够区分山歌与号子的不同,能总结民歌的作用。
3.对比《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川江船夫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特点“一领众和”,领的人也是劳动的指挥者,学生体会号子的节奏,能够区分山歌与号子的不同,能总结民歌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漫游民歌乡活动:教师播放PPT课件,听赏一组民歌,请判断所听音乐属于山歌还是号子。学生分为四大组,以计分PK的方式抢答,教师公布答案:《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山歌)、《黄河船夫曲》(号子)、《打支山歌过横排》(山歌)、《催咚催》(号子)。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宝贵之处,它在中国音乐及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热爱祖国优秀的音乐、文艺作品,并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作业:预习小调及汉族民歌《茉莉花》,收集相关资料。

第10题:

请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我们是冠军》
要求:
(1)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对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加此类音乐作品的欣赏,愿意探索、了解有关盛会题材的音乐与相关知识.进而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学唱歌曲我们是冠军.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能够用坚定、充满激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相关音乐知识,为《我们是冠军》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能够用连贯圆润的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情绪。
难点:根据歌曲的情绪.编创有激情的歌词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提问:2008是历史辉煌的一年,请问你知道在2008年中有什么事情会让你终生难忘
2.学生交流。(地震、雪灾、奥运)你能说说为什么让你终生难忘吗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是奥运迷,那你觉得音乐与奥运有关系吗音乐在奥运会中有那些杰出的表现(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和奥运都追求美与和谐,音乐在奥运会上有三大杰出表现:文艺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入场都有特定的音乐;奥运颁奖仪式上有标志音乐、颁奖音乐、背景音乐;音乐也是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这些项目比赛的重要内容,能让比赛更精彩。奥运会不仅是引人入胜的体育盛会,更是各个民族内涵丰富的文化表达,1896年,当古老的《奥林匹克圣歌》在第一届奥运会的现场响起的那一刻,音乐便跟奥运接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体育和音乐都是无国界的,让我们一起回到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去感受给全世界带来惊喜与感动的主题音乐。
二、教授新课
1.欣赏歌曲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完整欣赏歌曲《我们是冠军》。
教师: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涌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学生分段欣赏。感受不同乐段之间歌曲情绪的变化,音乐线条的美感。
2.学习歌曲
划拍识谱时视唱.注意歌曲的弱拍起节奏.演唱要准确
(1)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朗歌词。
(2)教师钢琴伴奏并范唱,学生模唱。
(3)教师板书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引导学生用手打节拍,并划出节奏型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正确的节拍演唱歌曲。
(5)学生跟伴奏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巩固学习
教师:每届奥运会都会有它的会歌,你知道有哪些会歌吗(学生自由回答)
(1)教师播放三首奥运会会歌,学生比较并说出他们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师:奥运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这首《我们是冠军》就表现了奥运精神。我们的演唱也要追求更准确、更丰富、更完美,让我们一起再来唱一遍吧。
(2)教师带领学生用有感情,连贯的气息和用坚定充满激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我们是冠军》。
(3)学生自由结组进行练习,以小组合唱的形式上台演唱,最后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评选出演唱的最好的小组。
4.编创歌词
(1)教师播放《我们是冠军》伴奏带,学生感受伴奏音型、节奏、速度、情感。
(2)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创编歌词,自己演唱感受。
(3)优秀歌词展示。
(4)分组演唱,部分同学演唱歌词,部分同学有节奏地喊“中国队加油!”(要求有激情,联想体育运动场上激情兴奋地拉歌和相互加油的进的热烈场面。)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历届的奥运会主题歌都用美妙的音符诠释着奥运理念和情感.它已成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标志性语言。让我们在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