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病人起病多于()

题目
单选题
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病人起病多于()
A

午夜或清晨

B

上午

C

中午

D

下午

E

傍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痛风病人急性期最常累及的关节炎部位

A.膝关节

B. 跖趾关节

C.胸关节

D..踝关节

E..腰关节


正确答案:B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47岁。因“踝关节疼痛半月余”就诊。查体: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156μmol/L,血尿酸650μ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医嘱: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本组题考查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合理用药。(1)痛风急性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发作,应首选秋水仙碱。(2)使用丙磺舒时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利于尿酸排出。(3)别嘌醇应在痛风急性关节炎症症状完全控制后才可使用(一般急性发作后1~2周),以免使组织中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水平下降速度过快,促使关节痛风石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答案选AACB。

第3题: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间为()。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正确答案: B

第4题:

痛风性肾病主要与何病鉴别()。

  • A、风湿性关节炎
  • B、类风湿性关节炎
  • C、急性关节炎
  • D、尿酸性肾病
  • E、痛风

正确答案:D

第5题:

患者女,47岁。因"踝关节疼痛半月余"就诊。查体:大致正常。辅助检查:尿蛋白(+),血肌酐156μmol/L,血尿酸650μmol/L,余无明显异常。诊断: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医嘱: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本组题考查痛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合理用药。(1)痛风急性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发作,应首选秋水仙碱。(2)使用丙磺舒时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利于尿酸排出。(3)别嘌醇应在痛风急性关节炎症症状完全控制后才可使用(一般急性发作后1~2周),以免使组织中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水平下降速度过快,促使关节痛风石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答案选AACB。

第6题:

痛风的临床表现

A:高血脂
B:急性关节炎期
C:慢性关节炎期
D:动脉硬化
E:肾结石

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关节炎期、慢性关节炎期、肾结石。故本题答案应选BCE。

第7题:

别嘌醇用于治疗痛风时的用药时机为( )

A:痛风发作急性期
B:关节炎症控制后2周
C:痛风急性炎症症状还未完全消失时
D:与痛风发作无关,痛风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使用
E:关节炎症完全消失4周以上

答案:B
解析:
别嘌呤适用于间歇期、慢性发作痛风,通常在痛风发作平稳后2周左右开始应用。在急性期,不仅无抗炎镇痛作用,且会使组织中的尿酸结晶减少和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故在急性期禁用,但对在缓解期已应用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继续应用。故选B。

第8题:

秋水仙碱用于痛风关节炎的

A、急性发作期

B、间歇期

C、慢性期

D、缓解期

E、长期症状控制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典型痛风病程经历四个阶段,包括()。

  • A、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 B、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C、间歇期 
  • D、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 E、急性肾炎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原发性痛风临床表现为()

  • A、无症状期
  • B、急性关节炎期
  • C、慢性关节炎期
  • D、肾结石
  • E、痛风性肾病

正确答案:A,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