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汉字教学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如何处理汉字教学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知法教学模式更加重视()。

A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C词汇掌握和语法理解

D语言规则和智力发展


D

第2题:

直接法以()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 A、语法教学
  • B、词汇教学
  • C、口语教学

正确答案:C

第3题:

结合教学实际(或自己学习普通话的实践),谈谈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方音的影响?(选择几个例子说明即可。最好是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各有例子。)


正确答案:在普通话教学中采用系统化训练纠正方音的教学策略,效果不错,教学实施由下面两部分组成。1.通过系统化训练克服方音的发音定势,形成普通话发音定势,提高方言区学生的正音能力。南方地区学生在说读普通话时易犯语音发音偏前的毛病,尤其发普通话中发音部位在后的声母及舌位后的韵母,如“舌面音、舌尖后音、舌根音”及“合口呼、e、o、-i[∫]和u为韵尾的韵母及后鼻韵母等”,这是因方言发声法影响造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声法,形成普通话发音定势系统化训练策略在实施中按以下三步骤进行:首先,正确掌握普通话发声方法。通过音像展示口腔示意图,教会学生掌握普通话发声的主要部位,如:上齿背、硬腭前部、舌根、软腭。接着,结合声乐的练声法,用打哈欠的方法,找后槽牙打开的感觉及喉部放松的感觉。然后用这种感觉连发“嘿”音,锻炼舌根肌肉与软腭肌肉的弹性,方言区人发不准翘舌音声母和后鼻韵母主要在于方言区人因方音发声法造成舌根与软腭肌肉疲软,造成方言区人在发音时舌头不易伸缩。其次,掌握普通话语音动态发音原理,通过系统化训练巩固普通话发声方法。把普通话发音原理动态化能有效提高南方方言区学生正确掌握普通话发音原理,有效提高南方方言区学生纠正方音的能力,提高南方方言区学生普通话语感,便于普通话发声方法的掌握与巩固。因此普通话教师应钻研普通话语音音系中的发音原理,研究音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动态化。按由易到难、基础到延伸的循序渐进原则系统化训练学生,使之掌握普通话语音动态发音原理,巩固学生普通话发声定势,加强学生普通话语感。在普通话音节中,韵腹是音节的音核,是由元音充当的,普通话的元音有10个,这些元音都可充当单韵母。因此,普通话单韵母的发音原理是普通话语音发音原理的基础。掌握单韵母发音的关键在于舌位和唇形,舌位指发音时舌头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按舌位前后划分,可分舌位前、央、后三种单韵母;按舌位高低划分,可分为高、半高、半低、低四种单韵母。按唇形划分,可分为圆唇与不圆唇两种单韵母。在单韵母的舌位中a[A]的舌位(低、央不圆唇元音)是单韵母的基础舌位,其作用与声乐中的喉头一样,具有定音的作用。a[A]发音原理为舌中后部隆起,后槽牙自然张大,唇形不圆。以它为基础,发舌位前元音(i、ü、ê)时,舌后部隆起往前伸对着硬腭前部。发舌位后元音(u、o)时,舌后部隆起向后缩对着软腭。语音发音原理动态化便于前后音概念的区分,便于舌头伸缩的锻炼。复合韵母的动态发音原理为:一般说来以舌位前的音素(i、ü、ê、n)收音的复合韵母其舌位动程主方向为舌后部隆起往前伸。如ai发音时,舌后部隆起往前伸至I位置收音;发an时舌后部隆起往前伸舌头前部抬起至上齿龈收音等。以舌位后的音素(u、o、e)收音的复合韵母其舌位动程主方向为舌后部隆起往后缩。如,发ao时舌后部隆起往后缩至o位置收音;发ang时舌后部隆起往后缩至软腭位置收音。韵母发音原理动态化对于纠正方言难点音特别有效,尤其对于纠正前后鼻音这组音。发前鼻音时,舌位动程一般为舌后部隆起往前伸;而发后鼻音时,舌位动程一般为舌后部隆起往后缩。动态化发音方法对于指导正确掌握以舌头为发音器官的声母的发音原理及纠正方言声母难点音也同样有效。如区分舌尖前音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发舌尖前音声母时,后槽牙打开,软腭上升关住鼻腔通道,舌后部隆起往前伸,舌头前部平伸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气流把阻碍冲开一道窄逢,从窄逢挤出,摩擦成声。发舌尖后音声母时,后槽牙打开,软腭上升关住鼻腔通道,舌后部隆起往后缩,舌头前部上抬接触或接近硬腭前端,气流把阻碍冲开一道窄逢,从窄逢挤出,摩擦成声。发准这两组音的关键是后槽牙打开与舌后部隆起伸与缩。从单韵母的动态发音方法的掌握到复合韵母的动态发音方法和声母的动态发音方法的掌握,有效巩固了普通话的发声方法,纠正方音的难点音,提高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语感。最后,普通话发声定势在读说系统化训练中形成。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读说的训练,系统化读说训练有益于加强普通话语感,形成普通话发声定势。在读方面的训练,本人要求学生每周练读两篇《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指南》中的朗读材料,朗读的要求按时间段的不同有所不同。上半学期,要求学生把方言难点音注音并读熟课文读准字音;学期中期要求学生按词连读,词按普通话词格来读,提高学生普通话语感;学期后期要求学生掌握朗读材料的基调,有感情地朗读。在说方面,每周由舍长组织宿舍成员练说《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指南》中的说话题目,并做好每次活动记录,在上课时把它交给任课老师,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情况,并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犯的典型错误进行指导解决。2.系统掌握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读音差别的常用字,针对差别字进行逐个正音强化训练,提高方言区学生纠正方音的能力。只用普通话语音动态发音方法来纠正方音,对于尽快有效提高方言区学生普通话操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不在字音纠正上下工夫,那么有效克服方音,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掌握普通话发声方法,用普通话语音动态发音方法来掌握因方音影响造成的普通话错误音和缺陷音的纠正方法是纠正方音的基础。字音纠正训练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在讲述普通话语音理论时,帮助学生了解各自方言与普通话的内部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找出学生普通话语音错误与错误类型。其次,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考察常用字表,查出常用汉字家乡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别,并注上拼音,整理出读音差别表。最后,在整理出读音差别字表后,针对差别字进行逐个的正音强化训练。这是方言区学生有效地尽快缩小与普通话距离的重要环节。

第4题:

()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 A、语法教学
  • B、词汇教学
  • C、语音教学
  • D、汉字教学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不属于教学基本语言技能要素的是()。

  • A、语音和吐字
  • B、音色和音域
  • C、音量和语速
  • D、词汇和语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教学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语音;语调;();速度;();词汇;语法。

  • A、响度
  • B、节奏
  • C、声音大小
  • D、句子

正确答案:A,B

第7题:

教学基本语言技能不包括的要素是()。

  • A、语音和吐字
  • B、音色和音域
  • C、语调和节奏
  • D、词汇和语法

正确答案:B

第8题:

如何处理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要整合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资源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多余的资源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整合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资源一定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实现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不予考虑;要整合教学资源与学生情况的关系,要难易得当、多少合适,与学生的水平相得益彰,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资源运用是盲目的、无效的。

第9题: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等四个方面。


正确答案:汉字

第10题:

语法教学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并把()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 A、语音错误的纠正
  • B、词汇错误的纠正
  • C、病错句的分析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