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题目
单选题
()是先测定未知点对已知点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A

水准测量

B

三角高程测量

C

视距高程测量

D

A+B+C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标准答案:√

第2题: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答案:对
解析: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第3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求得两点高差,并通过其中一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A.铅垂线

B.视准轴

C.水准管轴线

D.水平视线


正确答案:D

第4题: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

A:±9
B:±10
C:±12
D:±16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误差传播定律应用题。依据题意,HB=HA+h1+h2+h3+h4,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故选A。

第5题:

如图,南两个尸: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Hi为高程,hi;为高差,,ni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答案:C
解析:
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取p;=1/n,,则有:戶、=o.5、戶:=l,将已知数据代入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i为P点高程观测值;Pi为观测值的权),得P点的高程值为H平均=36. 07 m。

第6题:

高程测量的目的是要获得点的高程,但一般只能直接测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答案:对
解析:
高程测量的目的是要获得点的高程,但一般只能直接测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第7题:

(2011 年) 如图, 由两个已知水准点 1、 2 测定未知点 P 的高程, 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 其中 Hi 为高程, hi 为高差, ni 为测站数。 P 点的高程值应为() m。

A. 36.00
B. 36.04
C. 36.07
D. 36.10

答案:C
解析:
由1号点测至2号点的观测高程为35.60+0.60-0.60=35.60,而2号点的已知高程为35.40,闭合差为35.60-35.40=0.20,根据6.2(3)中的知识,闭合差按照测站数反号分配,闭合差分配过后h1应该为0.60-0.20/3×2=0.47,所以P点高程应该为35.60+0.47=36.07m。

第8题:

三角高程测量时,正觇观测意为由已知点观测未知点求算未知点的高程;反觇观 测意为由()来求算未知点的高程。

A.已知点观测已知点;

B.未知点观测已知点;

C.未知点观测未知点;

D.已知点观测未知点。


正确答案:B

第9题:

如图,由两个已知水准点1,2测定未知点P的高程,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见表,其中为高程,为高差,为测站数。P点的高程值应为()米。


A.A.36.00
B.B.36.04
C.C.36.07
D.D.36.10

答案:C
解析:
通过两次观测可求出两次观测高程闭合差为0.2m,一共观测了3个测站,按测站数反号成比例分配Vi=(-0.2/∑n)·ni=(-0.2/3)*2=-0.13,可以求得P点的高程值为36.07m。@##

第10题:

从一已知点测一未知点的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或()。
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