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小军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离家出走,他不得不与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最近老师发现小军成绩急剧下降,独来

题目
单选题
半年前小军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离家出走,他不得不与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最近老师发现小军成绩急剧下降,独来独往,经常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不与同学交流,拒绝参加学校的活动,精神不振。老师请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小军提供帮助。社会工作者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对小军进行了问题评估,认为目前小军处于(    )阶段。
A

危机

B

解组

C

恢复

D

重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最近小军的父母离婚了,他突然对学习以及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降,经常躲在自己房间,不出家门,渐渐地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按照危机介入模式,小军的危机处于(  )阶段。

A.危机

B.解组

C.恢复

D.重组

答案:B
解析:

第2题:

(2019年) 小蓉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天上学要走两小时山路,最近上课时多次晕倒。社会工作者小王家访时发现,小蓉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外出打工,收入很不稳定,母亲离家出走,音讯全无;爷爷患重病,治疗花掉家中所有积蓄。小王拟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为小蓉一家提供服务,依据该方法的实务原则,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链接医疗资源,查明小蓉晕倒的原因
B.组建家庭工作团队,拟订具体帮扶计划
C.联系小蓉的父亲,建议他每周与小蓉通话
D.向村委会报告,协助小蓉一家申请困难救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的实务原则,在服务过程中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本题也是顺序题,“首先”优先选择“保命保安全”安抚情绪的选项。其他选项可以慢慢开展。

第3题:

小秦的爷爷于2009年4月因病去世,在为爷爷办理丧葬事宜的时候,小秦的父亲也因意外去世,爷爷留有150万元的资产,小秦的奶奶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叔叔,小秦是独生子女,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则小秦可以分得爷爷( )元遗产。

A.0

B.37.5万

C.75万

D.150万


正确答案:B

第4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1.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面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面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出走的问题。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面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第5题:

最近小军的父母离婚了,他突然对学习以及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降,经常躲在自己房间,不出家门,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经老师推荐,小军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按照危机介入模式,小军的危机处于()阶段。

  • A、发生
  • B、应对
  • C、解决
  • D、恢复

正确答案:C

第6题:

父母离异后,小军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平日工作繁忙,鲜有时间与小军沟通交流,甚至从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父亲每次只是一味地用金钱去弥补没有陪小军一起成长的遗憾,久而久之,小军的性格越发叛逆,每次父亲给钱后就会一个人到网吧玩游戏,经常一待就是好几天。上初中后,小军的成绩非常差,由于经常逃学旷课,被学校勒令退学,成了失学青少年。在退学后的一年时间里,小军的状态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应该为小军开展的服务有哪些?()

A:对小军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辅导
B:鼓励小军自强自立,任何人不得干涉
C:开展社区工作,建立青少年就业支持网络
D:对小军开展辅导,协助其修正行为方式
E:严厉训斥小军的厌学行为,建议其父亲不给小军零花钱

答案:A,C,D
解析:
根据案例可知,小军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亲子沟通不良、沉迷网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就业意识等。选项ACD是分别针对家庭关系、就业、人际交往3个方面的问题而开展的服务。故本题选ACD。

第7题:

1972年1月,陈立志与郑春梅离婚,经协商,由郑春梅抚养年满4岁的小儿子陈小军。1973年郑春梅再婚,陈小军同母亲与继父共同生活,其与继父的感情较好。同年5月,陈立志也再婚,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儿子叫陈鹏飞,女儿陈艳玲。陈小军长大成人后,不仅赡养了继父和生母郑春梅,还经常看望生父陈立志,父子感情较深。1991年陈小军的继父在车祸中丧生,由他和母亲郑春梅共同继承了全部遗产。1992年春陈立志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生病期间,陈小军、陈鹏飞,陈艳玲都对父亲陈立志进行了精心照顾。陈立志死后留下遗产42000元,由于没有留下遗嘱,被陈鹏飞和陈艳玲平分了。陈小军也要求参与继承,因为他毕竟也是陈家的人。陈鹏飞兄妹则认为陈小军已随其母改嫁,并且也继承了继父的遗产,因而无权继承生父陈立志的遗产。陈小军不服,就起诉到法院,要求依法保护他的继承权。请你分析陈小军是否可以再继承生父的遗产?


正确答案:陈小军是可以继承生父的遗产。陈小军与陈立志的确依然是父子关系,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婚而解除,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后一方的再婚从而与生父或者生母的关系消灭,不仅血缘关系不能够消灭,而且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能够消灭,这与父母离婚后子女由哪一方抚养没有丝毫的关系。即使子女与继父母因共同生活,相互扶助,形成实际上的抚养关系,也不会影响该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案中陈小军正是由于与其继父形成了抚养关系,他才有权继承其继父的遗产,如果不是因为他赡养了他的继父,他就无权继承其遗产。然而,无论陈小军是否继承其继父的遗产,他与生父母之间都具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而不管他与其生父陈立志是否生活在一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1条规定:“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所以,陈小军尽管已随母亲改嫁依然应当享有其生父遗产的继承权,有权要求与其同父异母的弟弟陈鹏飞和妹妹陈艳玲共同继承遗产。而且,他们都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法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定额,一般应当平均等。陈小军可以继承生父遗产只的14000元。

第8题:

(2015年)小丁夫妇结婚15年,不能生育,欲收养一名子女。根据《收养法》,小丁夫妻可以收养的是(  )。

A.小明,3岁,被遗弃,查找不到父母
B.小军,15岁,父母双方均去世
C.小西,11岁,父母离异,父亲不愿独自抚养
D.小兰,6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答案:A
解析: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被收养:
(1)丧失父母的孤儿;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9题:

李老师发现以前连家庭作业都不做的小军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军见爸爸经常夸奖他学习好的姐姐,小军也让想爸爸夸奖自己才去努力学习。小军的学习动机是()。

  • A、成就动机
  • B、认知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附属内驱力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要求。

  • A、生理脱毒
  • B、基本生活保障
  • C、就业
  • D、法制教育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