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腭杆连接
前腭杆+侧腭杆连接
唇颊杆连接
后腭杆连接
前、后、侧腭杆混合连接
第1题:
第2题:
患者下颌双侧5678缺失,下前牙排列正常,不松动,下前牙舌侧龈缘至口底距离为4mm,舌侧无软组织倒凹,应选择下列哪种大连接体()。
第3题:
RPA卡环组适用于
A、基牙舌倾,颊侧无倒凹者
B、基牙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
C、基牙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
D、口底过浅者
E、游离端缺失,基牙颊侧存在组织倒凹
第4题:
基牙舌倾,颊侧无倒凹者
基牙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
基牙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
口底过浅者
游离端缺失,基牙颊侧存在组织倒凹
第5题:
Ⅱ型观测线:测出的倒凹区主要集中在基牙()
第6题:
患者,女,50岁,87621|4678缺失,5|5松动Ⅰ度,颊系带附丽正常,周围软组织无倒凹,颊侧主要倒凹区在远中,舌侧主要倒凹区在近中。若采用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应采用哪种连接方式为宜。()
第7题:
近中基牙向缺隙侧倾斜所画出的观测线是()
第8题:
患者,女,50岁,87621|4678缺失,5|5松动Ⅰ度,颊系带附丽正常,周围软组织无倒凹,颊侧主要倒凹区在远中,舌侧主要倒凹区在近中。该患者|5应设计为A、对半卡环
B、正型卡环
C、环型卡环
D、RPI卡环
E、RPA卡环
若采用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应采用哪种连接方式为宜A、侧腭杆连接
B、前腭杆+侧腭杆连接
C、唇颊杆连接
D、后腭杆连接
E、前、后、侧腭杆混合连接
下述哪种卡环形式适用于患者A区的设计A、5|设计正型卡环
B、54| 改计连续卡环
C、54| 设计长臂卡环
D、5|设计RPA卡环
E、5|设计双臂卡环
第9题:
5
54
54
5
5
第10题:
对半卡环
正型卡环
环型卡环
RPI卡环
RPA卡环